之前有战友问过我,写一些血清素、多巴胺相关的东西是为什么?我主要是为了过得轻松一些。
累人的讨好型人格
前些时候接到了一个面试。之前想着是为明年的面试练手,结果临近了,突然感觉压力山大,因为莫名地想着面试者会怎么想我。
因为之前我是比较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现在依然是,虽然缓和了不少),总是想着别人会怎么看我,所以总是在别人面前“演”,很累,非常累;在前两三年,我每次看镜子总是看到一个绷得很紧的脸,然后我辞职了,几乎一年没有工作;然后我接触了武志红老师的课程,然后参照自己的成长过程,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外界转变至自身;了解自己的本能欲望;适当的满足自己;过了一两年才缓下来。我不怎么敢让自己的思考停下来,一定要用各种外界刺激来占满思考带宽,如我007开篇时所说,我很焦虑;在公司有些闲暇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担忧上司对我的看法,交付工作的时候也是极其担忧(从学生时期交作业就开始了)。对自己的发展也是很迷茫和焦虑,如果说那些能人在社会上如海里的大鱼,自在逍遥;我则像是快溺水的人,手忙脚乱地乱扑腾四处抓救命稻草。
自我
武志红老师对于人的心理重点强调了“自我”,对于后天形成的心理问题,他的建议是培育自我,发展深度关系。他有个感知: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在于自我尚未形成。没有形成自我,所以在每个细节上发出的动力和意志,都是“我”。一个细节上的具体意义上的“我”的死亡,就等于“我”本身的死亡。因为“我”没有形成,于是总是去关注“你”,想从“你”那里得到存在感。
逃离
那么再回到我的问题,我过于关注别人,而且倾向于讨好上级;这种心态让我很困扰而且极度愤怒。或许是小时候母亲和同学的喜怒无常让我对于外人的情绪很敏感而且厌恶(别人情绪不好,我会受到伤害)。因此与别人交流,我需要过度注意外界情绪,并且抹杀自己的情绪,这让我很疲劳。
再说回我选择职业这件事,我当初从本专业跳至程序员的一个内在动机是,程序开发这项工作,与外界交流比较轻松,因为写程序这个事情,一般都会有个参考答案,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别人,可以更多地关注事情本身,也就是可以避开很多事情。另一个原因是,写程序多少有标准,而人情世故没有标准。所以说,我是为了逃离部分东西才转去做程序员。
结论是,我处于对外界的讨好和厌恶的矛盾中,处于倾向于外界隔离但是无法隔离的纠结中;根源在于:我的“自我”并不完善。我随着外界漂流,很疲劳却无法自主停下。我学习和前进的动力基本是外界的压力,而非自发的追求。我一直在前进,可是每一步都很累。所以我会向内在探索,最终养育成内在性的“自我”,人生很短,我想过得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