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县里一个杂志社公众号的推送了新的文章,题目新颖《我和母亲去摸鱼》,作者又是老家过去的同事孟老师,便有了兴趣,读了起来。
孟老师略大我几岁,很多年前高邮师范毕业,是当时农村的佼佼者。毕业后到现在一直在乡镇中学教语文。
我刚刚毕业的时候考了教师证,做过老师,和他一起搭过班。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学期相处,但他却给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
那年我结婚,因为我是代课老师,没有和同事们走人情。所以结婚没有透露给大家。但在我结婚当天,孟老师居然领着两个学生赶到我娘家送上了祝福礼物--一套精致大气的笔砚,让我很是惊喜。他是怎么得到风声的?他有是如何知道我娘家地址的?难道平时不小心有提及过?
那套笔砚我至今还收藏着,若不是今日看到他的文章,我几乎都忘却了那段岁月,那份情谊。
孟老师的文笔淡淡的,气息清雅,让人一读便能猜出其人性情。他原汁原味的记录着方言的对话,显得质朴纯真。他毫不掩饰生活中似乎见不得光的一面,如父母捡垃圾,足见他坦然的生活态度。
但他不急不缓的叙述最能引起我们懊悔的是:原来孝敬父母是这么的简单却最动人。
出门在外的人,不需要背负着无法尽孝的心理负担,我们可以塞钱买衣服送东西给父母,可以常常电话里和父母拉拉家常,听他们的琐碎絮叨,可以在节日里带着家小回父母家,享用父母的拿手菜,可以……
可孟老师告诉我,原来四十一岁的人还可以穿越到十四岁的状态跟随在母亲身后去沟渠里,在母亲的带领下摸鱼。
当我们穿越回十四岁时,此时此刻的母亲该是在享受着哪一个时空呢?
借用孟老师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结束我的小点评:马路上偶尔有车辆驶过,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这里有一对母子正在摸鱼,年迈的母亲摸,正值壮年的儿子伴,或许人世间最令人动情的莫过于此类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