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第一个周末,周末书单第一本书;
作者:赫伯特·西蒙,一位以管理学见长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这本书主要是他演讲的合集,作为系统理论来看是不合适的,但是作为周末一两天来读的一本小册子是再合适不过了,但不意味着这本书可以读起来非常轻松;
从书名可以看出来,作者想要探讨的是理性这个话题,因为篇幅很短,所有都是泛泛而谈;
全书分了三个部分:
1. 如何看待理性
也就是理性是什么;
首先作者确定理性是有限度的,虽然我赞同他的说法,但作者说明的过程并没有特别明白,其中提到,理性的有限性在于搜集输入项的不可完备性以及不可一般规律性,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生活太复杂,不太可能搜集到理性推到所需要的一切素材,另外,每一步的推导都是有随意性的,即使输入项是客观的,而在推导做出的假设中也可能包含一些随意性,而这种随意性就可能因为假设条件的改变而使得推导的结果发生变化;
其次影响理性有限性的就是价值观;书里面举了希特勒《我的奋斗》为例子解释价值观是怎么影响理性的,首先作者认为《我的奋斗》中的逻辑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在价值观方面有无法容忍的地方。这里还提到了一对‘冷推理’和‘热推理’的概念,后面再说。
作者列举了三个模型来说明理性:
- 主观期望效用模型SEU
这是用运用数学函数进行决策的模型,使用方法略复杂,不必纠结,SEU model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基数效用函数、替代策略的完备合集、同每种策略联系的未来事件状态的概率分布以及最大化期望效用的策略选择。
而这个模型最大的问题在于需要决策者对所有的事情都能够了解清楚,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注意力的有限性决定了搜集信息的不可完备性,另外搜集这些信息的成本也去也会抵消最后决策出来最优解带来的收益。
不过,在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今天,可以在非常窄并且能够高度数字化的领域是有可能实现这一模型的;
- 行为模型(有限理性)
决策对象是具体的,相互独立的;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决策的不是广泛领域的问题的综合性选择,而是通常关注某些特定的具体时间,并且这些事件之间通常是比较独立的,就好像买汽车和吃晚饭之间不会有很大的联系,除非你有省钱买车的计划。
决策信息的不完备;
做一个决策之前不太可能搜集到所有的信息并对其进行评判,比如买车主要关心价格,车型,将来用途等等,不可能对所有详情都了然于胸,一是因为搜集完整信息的困难比较大,二是注意力的有限性,即使有较多的信息也只能有精力了解其中一部分,另外就是价值观的偏好让你对某些信息有更大的兴趣,比如喜欢旅行,可能对于车型的选择就不会是小型车,即使一年中90%的时间是用它来上下班的。
所以,生活中主要可以使用的理性模型就是行为模型,按照有限理性的行为模型,人们在进行选择的时候没有必要在时间上无限追溯、在价值观上涵盖全部,也没有必要把选择中的每一个问题都与世间其他问题都扯在一起。
因此,在决策的时候过于苛求完美是没有意义的,相反的,我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集中注意力,并在特定的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高度关注的事情上。情感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到需要关注的事情上。
有限理性的后果就是更多可能会选择先出现的策略或者是价值观倾向的策略;但并无不好;
- 直觉模型
直觉模型的意思就是决策基本靠直觉,直觉模型比较经典的例子是象棋大师通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出最优的一步棋。这种直觉的形成依赖于长久的练习和积累,作者提到,要想在一个领域达到比较好的水平,平均的时间是十年;
直觉模型和行为模型之间并不矛盾,一般认真严肃的思考都需要两者的参与,类似搜索和识别的过程。
冷认知:在思考中比较沉闷的搜索过程,比如买车前了解必要的信息,对比数据,优劣等等;
热认知:通常与情感有关,是一种识别过程,买车时候对颜色的偏好以及未来有车生活的想象都有可能影响最终决策,而这种方式是熟悉的轻松的;
理想的行为模型不会拒绝情感的影响,反而应该利用情感所带来的高度专注。例如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使用者的同情心等情感会让设计师更投入的去了解如何设计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一本好的科普读物,也通常是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结合,感情上的共鸣可以引起更多的注意。这也是为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容易成功的原因。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主观期望效用模型,似乎也不是经常使用行为模型,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直觉模型,因为这是最省力的。想象一下面对熟悉的事情所有的那种轻松感以及面对陌生事物的压力感,因为陌生的事件需要动用理性分析思考然后决策,这个过程比直觉模型要来的慢来的不确定。所以如果能够掌握一定范围适用的行为模型,就可以对一些事情比较快速的做出决策和判断,即使并不是很熟悉,这样就可以比其他人更有优势,做事情更靠谱。这也可以解释刻意学习的理论。
2. 理性与目的论
这一部分没太看懂,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讨论理性,里面也提到了‘自私的基因’这个概念,有机会要看下《自私的基因》这本书,对比一下两个作者所讨论的区别在何处。
从最终结果看待理性,是进化论中最为盛行的观点。进化论对事物进行解释的基本方式是:一切为了生存。只要我们关注最终结果,那么这种理性理论与理性的超凡理论、行为理论乃至直觉理论就是相容的。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物种生存有两种机制:一是变异,二是选择;相当于理性行为理论中的”发生-检验机制“。另外,人生和物种进化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不允许试错,人生毕竟只有一次,物种的基因变异小范围的发生,再通过选择确定哪种方向是对的。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最核心的概念是“适合度“:如果有两种生物生活在相同的生态位中(能够使用完全相同的资源),并且一种生物的单位成年个体比另一种生物拥有更多后代,那么后代数量更多的就说‘适合度’最高。
适合度是最重要的。
因此,基因是自私的,即使利他也是开明式的自利。因为不可能牺牲自己的适合度来增加其他基因的适合度,这也是不可能的。
适合度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根据环境的变化,基因的变异的好坏标准也会有所变化。因此,适合度也要放在不同的时间段去评价,所以只存在针对当前环境的各种局部适应性,同时向着本省也在不断移动的目标进行持续的变动。人可能可以爬在不同的小山峰上,但不可能一次就登上最高的山峰,否则之后就只会是停滞或者下坡路。
生态位精化也是一种进化结果,一种占据主要生态位的和一种占据次要生态位的物种的可能性比一种同时适应两种生态位的物种要大很多,因为这样的效率是最高的,也切合经济学里面比较优势的理论。
进化论和行为模型中的理性都是缺乏远见的,他们所实现的极大值都是局部的极大值。我们最好不要把他们视为一种最优化的过程,而是视为一种机制,一种能够改善原有情形的新可能性的机制。
所以在生活中,也不必为了理性追求最优解,也不必做太长远的打算,走好每一步并不是单纯的鸡汤,而是有限理性的运用,也是最符合现状的理性模型。
因此,目的论是不是理性的呢?应该要看具体的情况,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目的可以说是理性的结果,过长的时间过大的范围就有可能造成理性的前后不一致性了。
3. 社会事务中的理性活动
- 机构理性的有限性
注意力是稀缺资源,也是极其有限的,加上我们所处世界中的事件并不是每一件都有联系,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只能关注有限的事情,并作出有限的决策。
-如何增强机构的理性
通过将一些信息整合集中在某一点,可以大大的减少个人作出决策时所需要作出的搜索努力,比如价格,价格包含了一件商品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种成本、利润之类的信息,我们个人是不需要知道这些来确定为购买商品付出多少钱的,只需要知道价格就可以。因此,将有限的信息集中在一点,可以大大优化和增强决策的理性程度。
- 公共信息库
拥有足够的知识和信息,是保证公共机构在重大问题上作出合理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种决策工具的推理,其有效高度依赖如下事实:他把数据、知识和理论等输入项,视为给定的。
所以,输入项的正确与否会严重影响决策有效性。通过大众传媒做不到,通过阅读具有完整框架的理论可以做到。
专家也不一定能够提供准确的输入项,因其价值观和所处位置很有可能作出偏薄的判断。另外,当一件事情深受不确定性和相互价值观冲突的困扰而饱受争议的时候,专业性也就成了一种奢望。
而个人在考虑社会问题所带有的个体观点,也无利于解决社会化的问题。
所以,如何确保输入项的正确成了决策有效的最大障碍。
书里面并没有明确的给出答案。
结论和思考
因为书本身是几次演讲的整理,所以不系统,自己也没能看得太明白。主要还是针对书中内容的一些记录。
理性对个人而言更多的还是一种探究具体需要和特定问题的工具,而不是对整个世界的一般均衡进行预测和模型化或创建一个能够同时考虑所有变量的复杂模型。它不能选择我们的最终目标,也不能调解我们追求最终目标上的单纯冲突。理性能够做的,不过是帮我们更有效的实现目标。
可以总结出的是:理性是有限的。
1. 输入项的有限性;
2. 事件本身的有限性;
3. 注意力的有限性;
4. 最终结果的有限性;
但不意味着理性就没用了,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给定的输入项是比较确定的,可以通过搜索信息,观察过程做出相对理性的决策,获得一个局部的‘适合度’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