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述丨《文心雕龙》阅读古书
通读完毕,想要记述,却发现【囊中羞涩】【口中无言】【笔下无字】,真不知该说什么好,或许是没有真正理解这本书的意义吧。
但是知道这本是对于文学,对于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还有所做文章进行归属。诗词歌赋,各种文章,做了统计与点评。并对创作这件事,提供了很大的影响和帮助。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下这位古人;
刘勰(xie)(约465年—约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今山东省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
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文心雕龙”成书于南北朝时期,是当时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定林寺完成的经典作品.其原文共十卷,五十篇,讲述创作文章的“论文序笔”,对各个文体、作家、文章做出品评,然后针对文章创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做出指导和帮助,对文学鉴赏理论和整体文学史的论述.全书内容详略得当,涉猎广博,对了解中国文章历史和文章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文心雕龙”一书对中国的文学史观体现颇为彻底.其中指出,时代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是影响文学发展的根本因素,时势不仅仅创造英雄,同样也创造文学作品.正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对于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言,
“文心雕龙”中提出”继承与变通“,即每一个时代的文章不可能完全脱离先前文章的结构风格,但会根据所处时代的政局、人文、风俗等实际情况发生变化,“继承与变通“是相辅相成的,每一个时代的作家都要有大胆的创新,这样文章才能丰富并发展,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
然而,在变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抛弃经典,否则这样的变,就会变成“脱离”,一旦脱离了文章根本的意义,“变”就会演化成“乱”,而不是“通”,正所谓“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另一方面,“文心雕龙”注重自然文学观.文中写道,日月、山河、星宿、花草、动物皆可入文,其本身即是天地自然之文章,也就是说文章其实与天地同生,其德行与天地共行.人们用文章反映政局和人性,通常无法像反映自然景观一般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文章记录自然,其实是回归自然的体现.
大道自然,文章之道亦自然.综合而言,“文心雕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集理论、文史、文艺、批判、点评为一身的文学著作,也是第一部以严密系统进行文学批评的作品.其书全面分析了文章写作上的问题,真知灼见俯拾即是,可谓字字珠玑,是研习中国文章历史的必读著作.相信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读者能够在了解中国文章衍变的同时,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自身写作技巧和水平亦将因此而有显著提升.
有时间的话,我想,有必要再看一遍。
侯晓斌(2019年12月18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