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这样的天气看集结号真是不大明智的做法。一团冷气郁结在心口,久久化不开,即使到了最末的那声号角也没有让自己从情绪的端口走出来。
开篇即是枪林弹雨,血肉横飞,所有的暴烈、激荡被一一提前,让你猝不及防地面对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靠,在来不及认清47张面孔的同时肉体便以一种壮烈的消亡而告终。真实的腥味,浓浓的,带出了泪。一种强势的颠簸感引起的战栗,也许完全是生命的本能的一种抵制。在无法逃避的冷酷战场中,活着就应该像个真正的男人,逢山开路,遇水迭桥,承担本身有太多的悲剧的定义,每个生命的个体重新被强调,然后用一种不朽的姿态入土。冯氏调度情感的功夫十分到位,一块手表,一封家书都恰到好处的让你在战场的硝烟里体会到一种血肉相连的挚爱深情。只不过这一次冯导跳过了战争本身,牺牲本体,而专注于一个等待的个体。老兵谷子地一直在等待集结号的响起,他怀疑过自己的耳朵,怀疑过兄弟们的耳朵,但还是执著于那个命定,“没听到号声,就得接着打下去”,谁都明白战场上生命既定的交付,也能理解那个弃车保帅的做法,只不过还是在内心深处相信号声会响起,当等待的实体被一种虚无的意向所代替,希望的无限延搁,即在人的心里产生一种深刻的绝望。这种绝望在指导员王金存最后的坚定视死如归中达到了顶峰。
故事仍然在继续,跨过了时间的沟壑,死去的人化成了土,活着的人继续上路。只不过九死一生逃过一劫后的生者却被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人可以面对死勇敢坦然,却无法面对生如此不堪。无法甄别身份的荒诞却是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战争年代的纷乱,爹妈都给了名的,但却成了无名的孩子。那种无法正名的苦楚和那声声催近的号声在老兵的心里耳傍纠缠,活着不是贪生,更不能苟活,谷子地还是那个执著于自己心中那个不朽信念的军人,从此生有了新的意义,不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开始找寻。雾还没有完全散尽,站在这个当口的我们,也只能沿着老兵的足迹,看着远方。
这之后二斗子的出现让故事舒缓了不少,一场戏下来记住了那句“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史米达”,间或还会有俊男美女喜结良缘的温馨场面。这样在心里上也有了些许的慰藉,老兵谷子地不至于在寻找的道路上形单影只,如果仅仅凭借他个人的寻找,也许永远都是无果。最后的最后,当集结号的真相重新被揭开,人心最后的战垒被攻破,缴械后的那种失落与绝望到达顶点,原来寻找的某种程度的背叛。虽然最终找寻有了某种意义的承认,但最后的号角却不再是集结九连烈士英魂的声响,更像是一种无奈的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