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理学原创作品,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星星
毛姆叔叔在《总结》中曾经说过这样的几段话:
“作家偶尔得问问自己,他写的东西除了对她自己之外是否还有什么价值。”
“我能想到的唯一答案就是,我们中的某些人生来就不会做别的事情。我们不因想去写作而写作,我们写作是因为我们必须写作。在这个世界上,可能会有其他更为紧迫的事情等着人去做:我们必须从创造的负担中解放自己的灵魂。尽管罗马火光冲天,我们仍需前行。别人可能会蔑视我们,因为我们没有帮忙拎一桶水;这个忙我们帮不上;我们不知道怎么对付一只水桶。熊熊烈火使我们战栗,并在我们脑海中灌输了万语千言。”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专业化的时代,我的看法是:总的来说各人该尽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人们由着一种更加敬虔、更加幽静、更多思考的生活而得到的好处就是不会被很多事情分心,他们的思想和情感都放在一件事上面,他们感情的全部涌流和力量都朝着一个方向。他们所有的思想和努力都集结在一个伟大的目标和计划上,这使得他们的生活浑然一体,并且自始至终与自身保持一致。”
我想,毛姆叔叔的这个观点正好印证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身上。
有人说毛姆叔叔对人生的思考就在其三部力作里体现:在《人生的枷锁》里提问,在《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里解答。因受叔本华非理性的意志哲学影响,毛姆叔叔认为人类痛苦的根源只有通过艺术和禁欲才能得以解脱。而《月亮与六便士》说的正是对艺术的追求。
故事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四十岁之前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有着稳定的收入、牢固的社会地位和看似美满的家庭生活。而他却放弃了这一切,抛妻弃子,只身来到巴黎,追求绘画的理想。没人能理解他的选择。在巴黎,他不仅肉体上饱受贫穷饥饿之苦,精神上也忍受了极大的折磨。
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他只会说“我必须画画儿!”
“那么你到底是为什么离开她的?”
“我要画画儿。”
“可是你已经四十了。”
“正因为这个我才想,如果现在再不开始就太晚了。”
……
“你认为像你这样年纪的人开始学画还能够学得好吗?大多数人都是十八岁开始学。”
“如果我十八岁学,会比现在学得快一些。”
“你怎么会认为自己还有一些绘画的才能?”
他并没有马上回答我的问题。他的目光停在过往的人群上,但是我认为他什么也没有看见。最后他回答我的话根本算不上是回答。
“我必须画画儿。”
“你这样做是不是完全在碰运气?”
这时他把目光转到我身上。他的眼睛里有一种奇怪的神情,叫我觉得不太舒服。
“你多大年纪?二十三岁?”
我觉得他提这个问题与我们谈的事毫不相干。如果我想碰碰运气做一件什么事的话,这是极其自然的事;但是他的青年时代早已过去了,他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证券经纪人,家里有一个老婆、两个孩子。对我说来是自然的道路在他那里就成为荒谬悖理的了。但是我还是想尽量对他公道一些。
“当然了,也许会发生奇迹,你也许会成为一个大画家。但你必须承认,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假如到头来你不得不承认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你就后悔莫及了。”
“我必须画画儿,”他又重复了一句。
“假如你最多只能成为一个三流画家,你是不是还认为值得把一切都抛弃掉呢?不管怎么说,其他各行各业,假如你才不出众,并没有多大关系;只要还能过得去,你就能够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但是当一个艺术家完全是另一码事。”
“你真是个傻瓜。”他说。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说,除非我这样把最明显的道理说出来是在干傻事。”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他的语音里流露着一片热诚,我不由自主地被他感动了。我好象感觉到一种猛烈的力量正在他身体里面奋力挣扎;我觉得这种力量非常强大,压倒一切,仿佛违拗着他自己的意志,并把他紧紧抓在手中。我理解不了。他似乎真的让魔鬼附体了,我觉得他可能一下子被那东西撕得粉碎。但是从表面上看,他却平平常常。我的眼睛好奇地盯着他,他却一点也不感到难为情。他坐在那里,穿着一件破旧的诺弗克上衣,戴着顶早就该拂拭的圆顶帽,我真不知道一个陌生人会把他当做什么人。他的裤腿象两只口袋,手并不很干净,下巴上全是红胡子茬,一对小眼睛,撅起的大鼻头,脸相又笨拙又粗野。他的嘴很大,厚厚的嘴唇给人以耽于色欲的感觉。不成,我无法判定他是怎样一类人。
“你不准备回到你妻子那里去了?”最后我开口说。
“永远不回去了。”
“她可是愿意把发生的这些事全都忘掉,一切从头开始。她一句话也不责备你。”
“让她见鬼去吧!”
“你不在乎别人把你当做个彻头彻尾的坏蛋吗?你不在乎你的妻子儿女去讨饭吗?”
“一点也不在乎。”
“你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
“成了,你现在把压在心上的话已经说出来了,咱们可以去吃饭了。”
生命中,总有一些事,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那是一种无法停止不可抑止的力量,That is the unstoppable and irrepressible force,pushing you forward.
初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毛姆叔叔是在说教爱情。故事中有相当大的篇幅在讲述男女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对爱情的看法、态度,以及思特里克兰德和施特略夫处理爱情的不同方式。
想深一层,毛姆叔叔对爱情过多地着墨,一方面是衬托思特里克兰德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感情之事对他来说是多么地渺小多么不值一提,他只不过是为了解决性欲才需要女人;另一方面,也是对施特略夫和勃朗什的讽刺。
思特里克兰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搞恋爱。这是人性的一个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一个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我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希望将来能有一天,我会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碍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因为女人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疾病。”
毛姆叔叔借思特里克兰德之口表达了解脱人类痛苦根源的另外一种方式——禁欲,在1944年出版的《刀锋》中的拉里身上,又得到印证。在此暂不展开说明。
“爱情要占据一个人莫大的精力,它要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生活专门去做一个爱人。即使头脑最清晰的人,从道理上他可能知道,在实际中却不会承认爱情有一天会走到尽头。爱情赋予他明知是虚幻的事物以实质形体,他明知道这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爱它却远远超过喜爱真实。它使一个人比原来的自我更丰富了一些,同时又使他比原来的自我更狭小了一些。他不再是一个人,他成了追求某一个他不了解的目的的一件事物、一个工具。”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需要爱情。所以斯特里克兰德是艺术家,施特略夫不是。
施特略夫对勃朗什的迷恋,勃朗什对斯特里克兰德的痴迷,都造成了他们各自人生中无法挽回的悲剧。他们追逐诸如爱情般存在的事物,无法得到时便痛苦,愿望达成又觉无聊,继而转战其他。对这些事物的周而复始的追逐,造成了他们循环往复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又是永无止境、无法衡量的。
在思特里克兰德心里,除了画画儿,追求艺术,追逐自己内心的呼唤,他什么都不在乎。他不在乎衣不蔽体、不在乎忍饥挨饿、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不在乎心灵上所受的煎熬。对于他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都不能阻碍他追求艺术的脚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特里克兰德根本不知痛苦为何物,所以他是超脱的。这也就是毛姆叔叔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想要表达的至关重要的观点:人类痛苦的根源只有通过对艺术的追求才能得以解脱。同时,也回答了《人生的枷锁》中对于人生意义的提问——不过是对美的事物的追求罢了。思特里克兰德一生都在追求美。
可能你会觉得思特里克兰德的行为很难理解,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他那样的天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他那样超然物外。那么我来举一个贴近生活的例子:
记起一出十几年前看过的电影,calledImagine you and me,中文翻译是《四角关系》。女主角Rachel在自己的婚礼上邂逅花店女老板Luce,她们一见钟情。为了感谢Luce为自己婚礼准备的鲜花,Rachel邀请她来家里作客。她们在后来的相处过程中发现对方就是自己想相伴一生的精神伴侣,但因为Heck(Rachel的丈夫)的关系她们没有继续发展下去。Rachel跟Heck坦白了这段恋情,并保证自己会留在他身边。Heck无法忍受自己爱的女人心里爱着别人,于是毅然离开了Rachel。
Heck对Rachel说,她对Luce的爱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所以他必须离开。如果自己不能让她幸福,至少,不能阻碍她幸福。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Rachel的父亲也告诉她,凡事要遵从自己内心的呼唤。
Luce的母亲告诉她在追求爱情这件事情上,她并没有做错什么。可她却说,即使知道是错,她还是会再错一次。
故事以Rachel和Luce大团圆作为结局——爱情电影无法逃脱的套路。相比思特里克兰德,Rachel和Luce追求的爱情的确略显肤浅,但不可否认,她们遵从了内心那股unstoppable& irrepressible的力量,即使是错的,也在所不惜。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冲破道德、婚姻的障碍,两个相爱的人终成眷属。
人生中总有一些事,是我们必须去做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阻止自己,即使这些事又狭隘又自私。比如Rachel追求的爱情、比如思特里克兰德追逐的梦想。
爱情是狭隘的,梦想是自私的。一个是为了达成私欲,一个是为了实现自我。
可人生本就没什么意义可言,本就是一个取悦自己的过程,无论是追求爱情也好,追逐梦想也罢,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乐趣而已。又如何评价哪个更有价值,哪个毫无意义呢?人生本来就是属于你自己的,你选择怎样的人生,追求怎样的事物,从来都与人无尤。你的选择要承受什么样的后果,或者获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只是你自己的需要面对的而已。
正如毛姆叔叔自己说的:
“我很怀疑,阿伯拉罕是否真的糟蹋了自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这句话也包含了我对这本书最深刻的理解。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和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这也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和一个社会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在《人生的枷锁》里,菲利普陷入情欲的枷锁无法自拔,而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对此事却游刃有余;菲利普选择了婚姻,而思特里克兰德逃脱了婚姻;菲利普似乎没有追求过梦想,而思特里克兰德一生都在追逐。所以菲利普痛苦,思特里克兰德超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毛姆叔叔自己给自己的答案。
但这并不是说,没有梦想或者无法达成梦想,人生就没有意义,毛姆叔叔在书中也表达了另外一种境界: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在想到用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我们对别人既不嫉妒,更不怀恨。”
这种思想在伏尔泰的《老实人》中也有类似的说明,通过和土耳其人的交谈,赣第德终于找到了生活的结论:只有劳动,才能使人类免除三大灾难——烦恼、罪恶、贫穷。
“我就有二十亩地,”老头说,“我同我的孩子自己做工;我们的劳工保全我们不发生三件坏事——倦、作恶、穷。”
无论选择怎样的人生,总有些事,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而我们能给出的唯一反馈就是:遵从内心的呼唤。
下面摘录毛姆叔叔的名言:
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想到有那么多书被辛勤地写出来,作者看着书籍出版,抱着那么殷切的希望,等待着这些书又是什么样的命运,这真是一种有益身心的修养。一本书要能从这汪洋大海中挣扎出来希望是多么渺茫啊!即使获得成功,那成功又是多么瞬息即逝的事啊!天晓得,作者为他一本书花费了多少心血,经受多少磨折,尝尽了多少辛酸,只为了给偶然读到这本书的人几小时的休憩,帮助他驱除一下旅途中的疲劳。如果我能根据书评下断语的话,很多书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晶,作者为它绞尽了脑汁,有的甚至是孜孜终生的成果。我从这件事取得的教训是,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书的酬报;对于其他一切都不应该介意,作品成功或失败,收到称誉或是诋毁,他都应该淡然处之。
文明社会这样消磨自己的心智,把短促的生命浪费在无聊的应酬上实在令人莫解。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
我爱她远远超过了爱我自己。我觉得,在爱情的事上如果考虑起自尊心来,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不管怎么说,一个结了婚的男人又爱上别人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常常等他的热劲过去了,便回到他妻子的身边,而她也就同他和好如初了。这种事谁都认为是很自然的。如果男人是这样,为什么女人就该是例外呢?
有时候一个人的外貌同他的灵魂这么不相称,这实在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
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是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做出的牺牲。
或许一个人如果想体会多生活中的浪漫情调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演员;而要想跳出自身之外,则必须能够对自己的行动抱着一种既超然物外又沉浸于其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