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千多年前,人类发明了文字以后,就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讨论(千古谜题):通过文字到底能不能学会东西?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认为:不应该写字。
因为,写字导致的结果是人们对于真理的扭曲。比如:你看到一朵花,然后你发自内心的觉得这花很美。你怀着喜悦的心情用文字把它描述出来,想要分享给更多人知道。这时候,你写下来的那个文字和你感受到的那个花很美,请问是同一件事吗?不是!它们差别很大,因为整个过程中损失了特别多的信号。
所以,柏拉图和苏格拉底说:文字会戕害真理!就是真理通过了文字的传递,传不出去!因为,到最后都变形了。
以上这些内容是前两天听直播课时,樊老师讲到“秘密”时引出的一个话题。随后,他说到要提高领导力。正巧,最近我在看《可复制的领导力》这本书。这次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诸葛亮带团队能力的否定(视频课程里好像没有这一段,记不清了)。
哇,这的确是颠覆了我的认知!一个惯使计谋、工于心计、隆中对策论天下的人,竟然也有能力不及之事,不可能吧!然而,这个耳目一新的观点,却又是让我认同的。正巧,它也印证了文章开头的那段话。当我们站在不同的视角和立场,来解读同一段文字时,信息是衰减和可扭曲的。
☞用管理学的视角看诸葛亮的领导力
诸葛亮的错误:不会授权,怕员工犯错。(不知道,司马迁看到这样的文字会怎么想?)
刘备死后,诸葛亮兢兢业业、如履薄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全盘管理蜀国。但蜀国已经不复刘备时期拥有五虎上将的鼎盛,竟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地步。虽然五虎上将的第二代都在,但是没有一个人成长为其父辈那样的盖世英豪。
原因何在?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诸葛亮一生太谨慎了。他身负托孤重任,不愿蜀国出一点儿闪失,因此每一件事都亲自参与。比如:蜀国的将军们会在出征时,随身携带丞相赐予的锦囊,遇到困难打开锦囊。
通过这种方式,诸葛亮代替将军们决定战局走向,即使不在现场也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如果打了胜仗则“多亏锦囊妙计”,打了败仗便“此乃天意”。换句话说,无论胜败,都是诸葛亮的责任,跟这群带兵打仗的将军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这样的治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所以,在丞相去世之后,这些将军中没有一个被培养成治国之才,蜀国的衰落也必然已成定局。
究其原因,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就是其“一生惟谨慎”,不敢让手下人犯错,不敢拿蜀国的前途冒险,希望蜀国平平安安。但是事与愿违,没有经历过任何风险的蜀国在这种平安的环境中慢慢地衰弱下去,直至无力回天。
☞思考:用管理学的方法怎么解决呢?
在这里,我们不论功过是非,只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怎么做呢?
我的答案在《可复制的领导力》这本书里,里面的管理工具都很实用。目前,我才学到目标书写公式和目标管理模型这两个模块,随着不断地深入地学习,我会找到属于我的答案的。所以,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不久之后的那个“自己”来解答吧!
☞甜点时刻:通过文字我们学到了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文字作为甜点吧!
“任何一个团队的管理者都要明白,想要让团队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激发团队各成员的潜能。任何人的成长都是要通过不断地试错才能获得的。如果无法获得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也就没有意愿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并且独当一面。
而团队管理者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要眼睁睁地看着员工去犯错,而且还不能说,要给员工试错的空间,培养属于员工的责任感,让他感觉这件事跟他自己是有关的,是需要他自己想办法解决的。”
注:我在听直播的时候,正在刷微博,很巧合地刷到了樊老师转发推荐的一篇高考作文:秘密。更巧合的是,他在直播的后半程居然就讲到了“秘密”,讲到了文字会戕害真理。所以,就随笔写下了这篇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