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我们了解一下中国图书馆的书目分类,就可以知道:党史党章,宗教哲学,科技,人文,其他这五大类是一个标准图书馆的书目分类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解哲学和宗教,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一个社会人最需要学习的。这是一个人赖以独立思考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中庸》里是讲知人知天。简洁概要但是又是高度概括:哲学,宗教,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这四大方面。最初的天文地理学是因为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从事农业而发展起来的,经过不断的积累数据,整理,从而归纳出有规律的结论而成为知识,而知识的高度概括就是哲学。所以说形而上为哲学,形而下为方法论。
每一个文明的发展有着类似的过程,埃及人通过观察太阳和天狼星来更为精准的测定天文数据和规律。古代中国人则是通过对于太阳,月亮和地球的三者变量模型为基础来观察天象,形成三易,易者,日月之变也。刚好是地球随着太阳动,月亮随着地球动。这种动态的天文变化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有者重大意义,因为天文和地理的变化是相互影响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理以及情绪状况的。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易经可以说是人类对于大数据积累观察总结最高的度的概括,它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最高精华。
今天在看吴军先生的《智能时代》刚看了一章,对我对我很有启发。也向大家推荐此书,这是一本非常好的科普书籍。我们除了学习人文知识,对于自然科学也应该多加重视。《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也只是自然的结晶,所以我们应该去了解去学习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科学,才能够更加深切的明白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应该怎样活。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