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梦寐以求想实现财务自由,那到底有多少钱才算财富自由呢?
胡润的报告说,一线城市2.9亿,二线城市1.7亿。
而李笑来说,看钱太肤浅,得看时间。
人们在积累财富的过程,本质上说,都是用自己的时间,做出有价值的交换。所谓个人财富自由,是指一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
时间这个量是人人平等的,唯一不同的是时间的质。同样的时间中创造出不同的价值,那么你利用时间的质就比别人高,你拥有的财富也就比别人多。
那怎么才能让量不变的情况下提升质的变化呢?你得关注自身的成长。
李笑来认为不仅企业需要商业模式,个人也需要商业模式,你只有清楚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才能有方向地去成长。
李笑来给出了三种个人商业模式:一份时间只卖一次、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同时也给出了第一、第三种的优化方式和第二种的启动方式。
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应该如何优化?
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的背后逻辑是效率思维。一份时间只卖一次,只有提高效率才能让同一份时间产生质的变化。这里有两种方法可以提升效率:串联和并联。
串联:如果两个任务是前后关系,那么把它们串联起来就能提高效率。
比如,会讲故事的数学老师,你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那这就是你的本事,你用了一节课时间,讲透了,其他老师需要三节课,才能让学生理解的公式,你比别人效率高了三倍。
但你不能是一个“会唱歌的厨师,是一位好的大堂经理”。你的歌声没办法通过你的菜传到客人的耳朵里,你只能做一个默默的“厨房好声音”,你得是一个“会设计的客服,是一个好的淘宝运营”
你的前后技能之间得有联系,这样才能提升做事效率,假如它们之间没有联系,只能称之为特色。
并联:很多人对现有的工作抱怨:这不是我施展才华的地方,我需要一个能体现我能力的工作。
每个人都会高估自身能力,其实你真能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吗?我始终相信一句话,你现有的能力只能匹配当前的资源。
因此,别抱怨也别高估,你得学会思考如何在现有的工作中,学习到能让自己成长的东西,同一份时间,一份卖给了老板换取薪水,另一份,卖给了自己换取了成长。
老板付你薪水让你成长,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并联关系一举多得提高效率。
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应该如何启动?
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的背后逻辑是产品思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固定的,你拿有限的生命,去换无限的钱,肯定是不明智的选择。你得用某个单位时间,去赚无限的钱,把同一份时间,出售无数次,才能不拿命去换钱。
要想实现这一理想状态,你要有创造产品的能力,写一本畅销书,做一款生活必需品,
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以为的刚需。想启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的人,从一开始就要训练自己的创造和创新能力。
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应该如何优化?
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的背后逻辑是成长思维。这是三种模式里面级别最高的一种,而且我还认为,把这一模式运用到极致的人,直接包涵了前两种模式。
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效率,购买他人时间创造产品,把产品出售无数次,实现财富增长。
但实现第三种模式比较困难,因为你要假定,你的时间创造的价值,要比你购买的时间价值高,你才愿意花这个钱,来节省自己的时间,这里不包括贪图享乐的人。
比如,书中李笑来拿自己的例子做了很好的解释,他想喝杯咖啡,但每次都要花上十到二十分钟等待排队,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以他的能力十分钟能写几千个字,按照2016年他的专栏收入计算,他每个字就值2000元左右。因此,花十到二十分钟排队买咖啡,对他来说是不划算的事情,他宁愿花五元请人排队,因为他的时间更值钱。
但还有一种情况,你现在的能力不足以,使你的时间产出那个高的收入,但你把它用来成长,那我觉得你也应该花钱买时间,没有什么比花钱买成长更划算的事了,因为成长天生就是在做复利效应。
爱因斯坦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持续去投入,总有一天你会惊叹自己原来这么厉害,你身边的肯定也会怀疑,你是否走了什么捷径。只有你自己知道,哪有什么捷径可走,无非就是死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