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_《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第11版

1,主要内容

采用科学方法探究爱与恨,从众与独立,偏见与助人,以及说服与自主等。

2,内容

理论是对事实的解释。

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认识,影响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特点和能力。高自尊的人在面对失败时,会认为他人和自己一样的失败,并夸大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优越性,以维持自己的自我价值。

如果你由衷地喜欢你自己,这就是自尊;如果你相信你有能力做一件事,这就是自我效能。当想要鼓励某人,那就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而不是他们的自尊。例如“我知道你能行”,而不会说"你是特别的!"(目的是建立自尊感)

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因为自我妨碍有利于我们把失败归于一些暂时的或外在因素,而非自己的天赋或能力的匮乏,从而可以保护我们的自尊和公众形象。

态度和行为总会因文化而变化,但态度影响行为的过程却差别不大。

模仿能促进喜欢,但是有一个例外:“模仿别人生气会让人讨厌”。

匿名性使人们的自我意识减弱,群体意识增强,更容易对情景线索作出回应,无论线索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事实上,体重歧视明显超过了种族或性别歧视,它表现在就业的每一个环节中——雇佣,分工,晋升,薪酬,奖罚和解雇。

资源匮乏,贫穷和饥饿的人们会认为丰满更具吸引力,而物质条件富足的人则认为美丽等于苗条。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美丽其实反映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健康,年轻和富有生殖能力。

关于捐钱/物的情况,感到生气或表现冷漠的人捐的较少,而对火灾感到痛苦(震惊)的人或产生同理心的人捐的更多。基于同理心的利他主义的人时通过逃离情境来减少自己的痛苦,另一个是帮助他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