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被发现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世博会中国第一人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17年前。当时上海申办世博会的工作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各大媒体都在积极宣传中国和世博会的关系,普遍的说法是:“中国参加世博会的第一人是清末文人王韬”。1867年,中国江苏吴县文人王韬在法国巴黎参观了世博会。回国之后,他还写下了《漫游随录——博物大观》一文,记述了巴黎世博会的盛况。

每每看到这样的报道,上海市民徐希曾先生既无奈又遗憾。作为徐荣村的后人、他想大声告诉全世界――中国和世博会的关系始于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我的先祖徐荣村不远万里送湖丝参展,还获得了制造和手工业奖!可是,他人微言轻,这番话还没说出口,就被淹没在媒体松涛般的喧哗之中。

2001年4月,徐希曾的儿子从美国回上海省亲。他再次建议父亲:“尽快把我们家的资料提供给上海世博会申办办公室!”

于是,烈日炎炎的7月,徐希曾先生冒着酷暑,拖着病躯,来到上海世博会申办办公室。看着眼前的徐氏家谱和有关徐荣村的资料,申博办工作人员细细展读,既吃惊又怀疑。本着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他们立即委托相关人员,到巴黎的国际展览局寻找资料,以求佐证。要是徐先生说的是真的,那么中国和世博会的渊源就将直接拉到世博会的源头,这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也会大有帮助!

然而,等到的结果却是:国际展览局内找不到相关材料!这可怎么办?难道这段光荣的记忆注定要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不过,一个月后,从上海图书馆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馆藏的由英国皇家协会于1852年出版的关于伦敦第一届世博会的文献报告中,工作人员发现了徐荣村的“荣记湖丝”参展并获奖的记录,充分印证了《北岭徐氏宗谱》的记载。中国和世博会的关系并不是从1867年开始,而是始于1851年――这将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向前推进了整整16年!

那么谁是世博会中国第一人呢?故事的主角是广东商人徐荣村。

1840年上海开埠后,他是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商人,在万商云集的上海,徐荣村进入英商“宝顺洋行”担任买办。他们经营的重点是丝绸和茶叶,由于商品质量上乘,信誉良好,在上海可谓声名远播。

如果没有世博会,在万商云集的上海,徐荣村也仅仅是小有名气而已,而世博会的举办,则使这个广东商人身价倍增,并从那以后在世博会历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19世纪中叶,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已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无论是工业水平还是综合国力都超过其他工业化国家。为了炫耀国力,也为了和其他发达国家交流最新的工业、科技成果。英国决定举办世界上第一届大型的博览会。

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以外交的名义以国家的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还进行展品和工艺评比活动。这一消息也传到了隔洋相望的中国。

而那时的中国,在内忧外患,列强环伺不安稳的社会背景下,清朝政府根本无心参加世博会。而徐荣村却认为,世博会汇集了全世界最好的科技和文化创意,能够参加实在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其中更可能蕴藏巨大商机。

于是,他立即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上12包,装上货船,紧急运往英国伦敦。

可是,由于“荣记湖丝”包装太过粗陋,在世博会上“惨遭冷遇”。好在徐荣村选送的湖丝是丝中精品,再加上世博会举办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在最后即将结束时湖丝仍然质簇新佳,最终获得奖牌。评委会给出了这样的评语:在中国展区,上海荣记湖丝的丝绸样品充分显示了来自桑蚕原产国的丝绸优异品质,因此组委会授予其奖章。

一百多年前,当时还不到30岁的徐荣村绝对想不到,就是这几包远渡重洋送展的湖丝,将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风光地锁定在了世博会的源头。一百多年后,他的玄孙徐希曾先生更是不辞辛苦,四处奔走,让这段历史得以真实呈现。助力中国申博路,同样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国,追随历史可以追随到几千年前的夏朝。一直以来,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珍宝都没有停止过保护,考...
    倒到糖我在阅读 4,108评论 0 5
  • 大家好!我是来自曙光幼儿园的滕欣,今天是我的日精进行动第20天,给大家分享我今天的进步。 1比学习:有智慧的人未必...
    欣欣在這阅读 937评论 0 0
  • 久混于市,往往厌倦喧哗,心思清静。 恰逢"中伏",食客们相邀最好的借口, 若觅得一郊边小院,召来三五好友,饭后捎带...
    水静深流阅读 3,49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