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国人一直很讲究的一个字“是度”,常说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音思。万事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是为“度”,这个“度”其实就是分寸,也是人生当中最难把提的两个字。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最高境界,事实上,把握好了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也是一门人生学问。

        对待任何事物,心中必须要有一把尺子,不盈不亏,才为圆满,从古至今,关于分寸的名言故事不在少教,有言道,之所以前辈们的话为警句,就是因为这些都为亲生经历所得。“水满则溢,日满则亏,月圆叫缺,器满则倾,水满自流,箍紧必炸”,这万事万物都映证着“度”对于人生,对于成长的重要性。想必儿时都有听过父母的睡前故事,而“拨苗助长”正为其一,殊不知部分的家长再闻已是书中人。《孟子·公孙丑上》便有对这个故事的记载,为了禾苗能够快速长高便逐个拔高却只得一枯萎的事件,而这个故事的寓意也多多少少反应到了当下,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的人很长少,就如这世上有几个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便是欲使则不达的诠释。

        当代生活争节奏快速,时代大流涌动,陆家嘴和外滩的灯火彻夜通明,百万大军迎战高考,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里,优秀的标准飞速增高,而适用年龄却不断向下推移,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再也没有了“儿童上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批批幼小的孩子被家长的手推进了各类补习班,兴趣班,他们被迫卷入这时代的大潮里,在一根根年龄上挣扎。没错,孩子们越来越优秀,越全能,可是他们眼里的光呢,他们真正的诉求呢,高考倒计时一天天翻滚,达线率被标红挂在墙上,这一路跌跌撞撞,或许这一生都来不及想明白到底是为什么而战。考学、工作、结婚、生子、教育,这仿佛是一个死循环。

      我认为真正的教育不是如此,这种以考学为目的,放道德和兴趣于不顾的,可谓是“拔苗助长。成绩中筛选出来的人中龙凤,又有多少成了除了学习一无所知的“低能儿。”家务不会,实践不做,不与人交,不忠于国,旧时的教育质量虽略显落后,可旧时从未忘记的是先做人,后做事,教育超前,也需要有度,学而优则仕本没有错,但是过犹不及,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教育不能走极端,过分注重分数不可行。

        据调查显示,自杀的死亡率逐年上升,而陨落的多是本应冉冉升起的新星,生命结束的那一刹那,意味着那棵被拔高的禾苗枯萎了,现如今,不少电视剧、电影的在反应这一问题,《小欢喜》中的乔英子令我记忆犹新,当如此优秀的她站在顶层边上对着母亲的那句“我只是想逃离你”让多少人泪水喷涌而出,有网友说:“热爱天文的乔英子,眼里再也没有了星光。”或许很多家长并不懂,明明为了孩子好怎么最后却错在了自己呢,在被迫拔高的过程中,孩子们被某锢在了一个货的铁笼里,有人努力挣脱,有人却以为这是一方天地。

        更有拿高学历赚黑钱,昧良心做坏事的人们,“仁”与“人”已经在他们的成长中消失殆尽,教育是一个过程,是需要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过程。拔苗助长切不可取,即使真的生活如意也不过是一具空壳,因为他们的成长缺

少了灵魂。“拨苗助长”其实是在毁掉一代人。

        做人要懂过犹不及,教育更要懂物极必反。把教育的节奏慢下来,时代进步的速度会有一个新的速度和发展,做人需要脚踏实地。

        过犹不及,不是中庸,不是退缩,不是退步,而是另一种更快的进步。把握分寸,心中有度,过状不及,物极必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