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太快,一转眼就国庆了。这也是六月份时,给自己的三个月完全休整时间,昨天出门去溜达到小公园,散心散步了快两小时,相较于之前,的确平和了很多。虽然还有一些更底层的生理性紧张,导致的睡眠不稳定,但心理层面,要好很多,甚至说基本快痊愈了。
有前同事朋友用她怎么度过焦虑期的经验,让我去旅游去运动,在有助于心力恢复。但是,旅游对我来说,一半是娱乐,一半却是负担。在没有定数的时候,是不会有什么心情去完全放松玩儿的;身体和精神都没做好准备。并且,也不能要求荆棘为了我,来请年假。另外,平时里,也是以静为主,实在想不出要去哪里玩比较合适。至于运动,在睡眠还没调理的情况下,不顾自己身体状态去强行锻炼,反而是一种消耗。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
从七月底到八月,几乎一整月都在参加培训。新领域、新职业形态,有太多需要去理解、去吸纳、去消化、去接受的。每天的课程很满,要做到事情蛮多,早高峰地铁让人恍然又开始上班了。但终究还是不一样的。
其实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选择是否正确,是否是做了完全信息整合的前提下,做出的最优选择。所以,就还是会反思复盘工作后这十几年内所做的每个选择。然而,得不出什么结论。一个普通人,不可能做信息全考量,总有想不到的遗漏的,和因为自己判断能力不足而做出的不是最优的选择。不过,人总是会美化自己没走过的那条路,就像蝴蝶效应一样,选来选去,最终不如什么都不选。
首相,想保证自己的生活风险和身体健康,还有养老安排,是最初始的目的。这个目标是一直不变的,这些课程都有用,那么选择就是对的。其次,想见更多的人,想听更多的故事,想体验不一样的工作模式,那这种成熟的方式也是值得体验的。最后,自由。是的,就像一直养在鱼缸里的鱼以为自己已经很自由的时候,被迫(也是主动)扔进一片小溪里湖里,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从未体会过真正的自由。
当然,在鱼缸里虽然不自由,但食料有保证;但湖里虽然自由,但有无法饱腹的可能。有认真思考过,到底走哪条路。毕竟以工作履历来讲,要想找,还是能找个差不多的岗位的。但是,真的还要这么继续下去么?很多年龄差不多的朋友同事,基本也都是抱着如果现在的工作干不下去,也不会再找类似下家的,毕竟的确很累。能踩中有价值的项目,概率小之又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无意义的争斗与内耗上。
所以,跳出来这个决定是很对的。而至于跳出哪个方向,可以边做边探究,毕竟目前这个模式是提供了这个空间和可能性的,只要自己用心。
************
八月底集中课程终于上完,便算是要正式投入市场了。很忐忑,也很兴奋。市场是个未知数,每个人还不一样,还不能完全参考经验。水深水浅,真的要去试试了。那么既然认定了这件事,既然决定要全力以赴——就像荆棘在之前说的,事情没错,但在于怎么做,如果抱着玩玩的心态,那不如一开始就别做——那就要想尽办法赶紧去做。
于是,就在朋友圈做了“官宣”。文案是ai帮写的,但重点很鲜明。哦,对在官宣之前,陆续去见了比较好的几个朋友。毕竟,朋友应该有“优先知晓权”,这是她们的特权。她们的反应还蛮有意思的,我能理解她们的不可思议与惊讶,也感谢她们的支持与鼓励。毕竟,这份职业,是只有自己做了才知道好不好的,外界任何人任何判断都不准确。
还是预想得有些好了。本以为有朋友们的支持,还有广而告之的宣传,会吸引不少人来主动咨询。但其实并没有,而好一点的是,至少约人还算容易,至少聊起来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高认知的朋友圈,幸也不幸。幸在对这件事不抵触,不幸在市场几乎都饱和了。从0到1很难,但从100到101也不容易。虽然不免有受挫感,但才哪儿到哪儿。万事开头难,不是说说而已。
为了督促自己,开始了每日一更的“笔记分享”。好说不好,虽然线上互动量不多,但得到线下好多人的正向反馈。说明有需求,说明有机会。
八月是在熟人圈的小范围“试验”,用上老师教授的那些技巧,技巧有没有效果还无法验证,但那些必须避雷的地方,的确很有用。至少一圈下来,并没有因为这个业务,有所损害友谊。
九月是正式拉练月,但课堂归课堂,实践归实践。仍旧让自己来多听多学,所以办公室时间仍占了更多。可能性格作祟,也可能还是有小小逃避,不想让自己面对过多生硬的拒绝。给自己定了分享记录、个人记录、访问记录,好像也只履行了第一个。这一点不好,要趁这个国庆把后两者补上。要用心,要用功才行——万事不变的道理。
******
跳出樊笼看事情,发现世界更敞亮后,心理上也松绑了又松绑。为什么有井底之蛙,就是因为井底太多,井底的青蛙也太多,不敢不知道不愿跳出来的青蛙也多之又多。被打击,被拥挤,就真以为只不过头顶那一片方寸天。向外攻击不了,便无限度的向内攻击,并以此行程恶性循环。向内攻击,影响发挥,没做好;就以为自己不配,向内攻击得更厉害,就以为世界如此运行,人生就是如此自伤地过下去。
是的,太伤了。从伤心到伤身,到伤脑。真的很对不起自己的脑子,自己的身体,让她们如此煎熬。我想,这可能也注定的,遗传的。对某些事情不敏感的同时,其实对另一些事情却比常人要容易有压力得多。(而荆棘就正好相反,对接人待物之类的事很敏感,但对目标要求成绩类似的却比较坦然)
不过好事是,在外界刺激减弱后,内部终于得以慢慢解压。心理念头好转变,但由心理导致的生理损害却需要时间更慢地恢复,要有耐心,不能急。睡眠质量仍旧忽好忽赖,有时头疼得真的觉得下一秒要爆炸。甚至夜半翻滚时,还担心地去查脑部有ai的症状是什么,自己能不能对得上。然后经过反复多次验证,的确不是,就纯粹精神、神经紧张导致的。
但还是痛苦。例如昨天的前一天晚上,因为荆棘回家,又是一个人,心里有没有安定感,徘徊了半夜。最后累得脑子昏昏沉沉了几小时,但第二天醒来,头痛欲裂。坚持熬到了下午,想去补个觉,但发现闭眼后,太阳穴也是紧绷的。
安静不行,那就动起来。去给荆棘的摩托盖上了车衣,扔了垃圾。往小腰包里塞了一瓶水,还有纸巾钥匙充电器,先走出去。至于走哪里,那就走到哪里是哪里。也提前搜了附近的公园,远的至少一小时,近的好像还在修。但是,没关系,先走着。能进就进,不进再说。
幸运的是,公园开着,还在修的只是某部分设施;幸运的是,在走过程中,来来往往的人,还有树草花木,还有小猫和夕阳,终于缓解了莫名绷着的根根弦。
除了生死,剩下的都是小事。
是的。
一直溜达了两个小时,到家后天已黑。但身体似乎吸够了氧气,体力消耗,精神满足。昨晚倒也入睡得挺快,一夜平静,虽然离高质量失眠还差很远,但总算称之为一觉。
今早起来也不是完全没头疼,但比昨日减轻了好多。查询了一些对脑子有益的事情,首先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这方面,有了点滴进步。
*******
上两周荆棘姐姐的朋友来京读博,我们去找她。在首师大校园里转了一圈,很神奇的体验。重回校园,仿佛当年从校园出来的十几年没有过过。好像还是学生,好像还想当学生。但不行,也不可能。人想回清澈时代,但就不会拥有现在一切。
此刻也是,杂念太多,但可以一点点找到当初为了目标一心一意沉下来清澈的状态。
还是要说,加油。
你总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