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堰一中做作文讲座
2017年1月10日下午,我先到十堰市教育局与朱院长汇合,然后和朱院长一起到了十堰一中。
十堰是一座山城,十堰一中也座落在一个小山窝,学校整洁明亮,风水很好,感觉这所学校今后一定会出大师级的人才。
学校的王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简要交流了一下情况,王校长把我们带到了高二的一个文科班,由王校长介绍我给同学们和在座的老师做作文讲座。
我给学生讲,发现问题相当于解决问题的一半,如果时问充裕,可以请每个同学列举五至十个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投票统计,再按问题的集中程度,先后予以讲解。但由于时间关系,我请三个同学列举了三个写作的难题,分别是:1、立意不知如何把握;2、好的素材不好找;3、作文开头抓不住读者。我围绕这三个问题开始了讲解。
立意是指看问题的高度,立意与立题是一种对应的关系。通常来讲,立题包括三大类主题(也就是三大角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应生态文明、科技文明、物质文明);人与社会的关系(对应社会文明、政治文明、法治文明);人与自我的关系(对应精神文明)。这三大主题还可以不断细分。立意是找与立题相对应的意境,比如人与社会的关系,相对应的意境可以从爱自己、爱亲人、爱邻居一直到爱宇宙。立意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找到与立题的最佳结合点。我给同学们举了三个例子说明立题与立意的关系,这时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和参加听课的老师对用掌声给我鼓励。
王校长走向讲台准备作简短的总结,这时,一位同学勇敢地站起来说:“王校长,能不能请李老师把第2个问题也给我们讲解一下?”王校长说,好的,延长10分钟,请我继续讲。
我告诉同学们,我们生活、学习、出行、治病等所享受的一切东西,都是来自他人的付出,如果我们有敏感的心、感恩的心和热情的心,周边到处都是感人的素材,我列举了一些例子,很快上课铃响了,下一节课的老师已经来到教室门口,我看到同学们个个流露出热切的眼神,王校长告诉同学们,只要同学还想听,今后再请我去给同学们讲。
课后,王校长讲,用科学方法去审题,学生可远可近,可高可低,可以自由组合,精准审题。王校长还讲到,学生由于与社会接触较少,鲜活的素材确实不好找,“敏感的心”与“感恩的心”为学生从身边找素材提供了新的角度。
离开十堰一中以后,朱院长给了我反馈,他说:“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给中学生讲课不能展得太开,一堂课把一个问题讲透就可以了,否则学生不一定接受得了。”
感谢朱院长,感谢王校长,感谢十堰一中参加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给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李清振 20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