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 杨敏杰
于漪老师说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成有声的语言。”“语言或铿铿锵锵,如金属撞击声;或潺潺淙淙,如小河淌冰。伴随着悦耳的音响,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学得愉快,学得有效。”于永正老师也很重视朗读教学:“教语文,首先要教好朗读;教好了朗读,也就抓住了语文。”语文课上照搬教参的讲解和分析是没有温度的,而朗读是活的,是有语文的温度和味道的。
听过很多以朗读出彩的公开课,周林敏老师讲授《项羽之死》时,适时穿插朗诵“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教师的朗诵很悲壮,感染了在场的师生。学生从教师的朗诵中就能深刻体会到项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张春妍老师讲授《陶庵梦忆序》时,与学生对读:“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教师用哽咽的朗读打动了学生,两人的对读声情并茂。让听者在张岱晚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与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对举中感受到其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
刘君正老师朗读《纪念刘和珍君》,悲愤痛心,头上汗如雨下,他说:“读着读着汗就下来了,根本控制不住。”
我第一次参加现场课比赛,比赛篇目是《柳永词两首》,教学中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两首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练习朗诵。搜寻了能搜集到的网络资源,挑选名家朗诵反复观看模仿,在刘君正老师的指导下处理轻重音、断句。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丹田之气”,第一次发现原来朗诵真的可以让自己置身诗境。在学校试讲时,几个班的学生的眼神、在座位上的跟读模仿……让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朗读教学的感染力。也给了我很多教学自信,坚定了我要练习朗诵的决心。
刘勰曾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以上案例让我明白:学生在视觉、听觉的相互作用下可以对文本情感产生更敏锐的感受,所以忘情的诵读是沟通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纽带,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的有利途径。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锻炼自己的诵读能力,要能够通过声情并茂、恰到好处的诵读,引领学生进入作品的世界,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领略作品的情感。其次,教师还要注重指导学生诵读,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最近,阅读了肖培东老师的著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学习了肖老师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课例,对朗读教学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肖培东老师教学《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悟文本的内涵以及蔡元培先生的精气神。语气、语调的把握,重音的关注,停顿的控制,在肖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读得一遍比一遍到位。在朗读中让学生明白了演讲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很多专家都强调过,阅读教学应突出文本的文体特征,通过学习肖老师的教学案例,我发现原来朗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文体意识。
在各种朗读教学的案例学习中,我越发感受到了朗读的重要性,虽然现在的想法仅仅限于感受层面,但我将努力研究并践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