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红色永相传 ——《红岩》读后感

这篇读后感是东东的寒假作业,三篇读后感中的第三篇。

文/ 东东

一座地貌平平的山,绕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看似破旧的监狱,凝集着超脱于生命的精神与情怀。一本小书《红岩》,将这血与泪的历史,一代一代传诵,将这不屈的生命,一辈一辈瞻仰。

见证英雄的史诗,昭示着精神的传承

1946年初,国共谈判破裂,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清剿”,大战在即。百万雄师攻辽沈,打淮海,战平津。在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同时,在敌后方,不论是益阳、息烽、重庆,还是牢间里、高墙内,一颗颗革命的火种已经点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蒋家王朝将根倾蒂覆,共产党将迎来最终的胜利!

威逼利诱,扑不灭人民革命的烈火;严刑拷打,打不垮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洪流般的信念是撑起革命的砥柱,当家做主的期盼是战胜敌人的钢枪。当肃立在青青的烈士墓前,当仰望着巍巍的歌乐山巅,听那涛涛林海风声,倏然响起的,不是美妙的松林低语,而是烈士从容赴死的呐喊。这同样是共产党人的正义之声,冲出云霄,与前线共鸣!

岁月在波折中洗涤往事,时代在变迁中砥砺新局。《红岩》,是见证英雄的史诗,更昭示着精神的传承。当红岩人渐渐走了,用一页一页纸,把精神传给同时代的那些人;当那些人也走了,又用网络,把精神传给我们。当我们也即将离开世界,就会利用更高端的科技,把精神传给我们的下一代。科技的更替进步,让我们紧跟英雄和烈士的脚步,一代代的传承传承下去,让革命精神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我们之于红岩,不会因为时间的更迭流逝而愈加愈远

一边读《红岩》,一边观看中央台的纪录片《真情说红岩》。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从另一个侧面描述了红岩精神的传承。如今,物质条件逐渐丰足。人们不再拘泥于那本《在烈火中永生》,也不再局限于笔墨之间的《红岩》,红岩博物馆将红岩精神艺术化,让真实的史料更加深刻地镌刻在我们心里。舞台上,博物馆的馆员担当演员,高声朗诵《我的自白书》;学校里,师生共读红色经典;博物馆里,更多的宝贵材料让我们感受烈士当年的温情瞬间。也许,我们之于红岩,不会因为时间的更迭流逝而渐行渐远。

“不该忘记对烈士精神的宣传,不该忘记对烈士精神的一种褒扬,因为国家需要一种精神支柱,社会需要一种正气鼓舞。”这是革命烈士朱念群的两位子女对我们的教诲。社会需要模范,需要榜样,需要英雄。人的肉体生命终究有限,但那些英雄们创造的精神财富,会引领着我们,在学习并追随英雄的过程中逐渐成为英雄般的人物,而那些英雄也会因此名垂青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爱的妈妈 其实 我想你了 可我不敢说 其实 越来越发现 我很爱你 可我不敢说 不知何时起 我的心对你如此敏感 想...
    青果未熟阅读 174评论 0 1
  • 早上 到 晚上 肚子里填满了 收集到的 委屈 不满 怨气 脑子里 充斥着 不中听 不好听 不愿听 的 话语 脸上 ...
    木语杉言阅读 189评论 0 1
  • 2018-2-22~2019-8-10,535天。 原来我当化妆品代购职业者,这么久了。 今天上微店下单,才知道我...
    玲宝奇遇记阅读 9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