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穿一个人?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人打电话时,虽然看不见对方,却能通过语气、停顿感知情绪;紧张时,身体不受控制地流汗、脸色发白。这些无法伪装的生理反应,其实都在泄露内心的秘密。我们常说,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要看面部表情,可脸恰恰是最容易被伪装的部位。与其盯着眼睛猜测,不如把目光投向脚,因为脚才是身体最诚实的部位。今天,就跟着前FBI反间谍情报小组专家乔纳瓦罗,学习如何用肢体语言看穿人心。
肢体语言,也叫非语言行为,通过面部表情、四肢动作、身体移动和穿着装饰来传递信息。在人际交流中,它的占比高达60% - 65%。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瞬间:向别人索要东西,手不自觉地伸出;听讨厌的人讲话,身体下意识后倾,还带着不屑的表情。这些无意识动作,都由大脑的边缘系统控制,它掌管生存本能,从不休息,一旦受到刺激,就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反映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相比之下,大脑的新皮质负责高级认知和记忆,也就是思考,可它也是最不诚实的部分,我们口中的谎话就源于此。脚,作为身体最容易暴露破绽的部位,有着独特的“语言”。首先,脚的第一角度朝向能透露对他人的态度。当你上前和两人聊天,一人立刻转身面向你,另一人只是回头回应,显然前者更欢迎你的加入。其次,脚的摆动也暗藏玄机。高兴放松时,脚会下意识上下摆动,类似听歌打节拍,不过要注意和紧张抖腿区分开,抖腿多是前脚掌着地,而高兴时是脚后跟着地。再者,脚的间距反映领地意识,双腿张开站立是捍卫领地、宣誓地位的信号,若对话时对方原本并拢的脚分开,可能是你的话冒犯到他了。最后,双脚交叉体现社交舒适感,在陌生环境中,人们会不自觉恢复双脚站稳的姿势,保持警惕。
除了脚,躯干姿势、穿着打扮和手臂动作也都在“诉说”。躯干有自我保护机制,感到危险时会背对、拉开距离或遮挡;心情好时,人们更注重穿着,颜色也更艳丽;手臂抬高是积极高兴的信号,下垂贴紧身体则表示没安全感。手的动作同样有迹可循,摸鼻子、脸颊等是自我安抚,紧张时会出现;用手指人带有恶意,打理衣服表示不屑,有意触碰可能是有好感。手部的生理反应更是无法伪装,出汗、手抖、手凉、脸色发白,都是紧张不安的表现。
不过,解读肢体语言时,要结合对象的习惯动作和环境因素综合判断,多观察几个信号提高准确度。学会这些,不是为了拆穿谎言,而是为了更好地接收对方传递的信息,关心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