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西安的雾霾不谈,我是深爱着古长安这片土地的,大学四年我很庆幸能够“久作长安旅,”亲眼目睹曾经只能在历史教科书上看到的历史画面,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每当谈到西安的历史时,我们的脚下是沉甸甸的,踩过的每一寸土地,都经过历史的洗礼。政法人都知道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有座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遗址纪念馆,大学城是有名的高校“古墓派,”并引以为傲。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郭杜镇,对它的了解也仅限于地名而已,大学四年,不了解校园周边充满历史文化韵味的古镇,我们是遗憾的。
曾经在听贾校长的讲座时,他提起过这个镇的历史,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既然生活在这里,容易且有必要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一
郭杜镇的身世
听到郭杜镇这个地名时,第一反映是以郭杜两姓命名的,但不清楚历史来历,一次在学校东门外的西崔村转悠时,询问过一位老人,老人告诉我郭杜镇这个地名的来历说法不一,有三种讲法:
一是据说郭杜镇建于明万历年间。解放前仅有小店铺二十余家,街道长不过百米,宽仅六米多。明代以镇南称郭家村,镇北称杜家堡,合称郭杜。这与多数人的第一反映不谋而合。
二是由原音而来。在外地人的印象中,长安的民风是比较彪悍的,我们也听过对原长安的说法“杀人放火长安县。”这里自古是长安南去交通要道,为传统古集镇,民国时匪患横生,经常劫货杀人,名为割头镇,后转原音为郭杜镇。
三是明代因其地在古杜京附近设镇,遂名古杜镇,后易名郭杜镇。清代西安府,农村改乡为仓和廒,郭杜被称为郭杜厫。八十年代改为建制镇即郭杜镇。今镇南为郭南村,镇北为郭北村。
政法所在的郭杜镇,为明清以来的古镇,是长安的八大古镇之一。
二
政法校园后的潏河
在政法的校园后面,有一条河流,我曾几次经过那里,最后才从老师那里了解到,那条河流就是有名的八水绕长安的河流之一——潏(jué)河。
潏河在其经过的少陵原、神禾原之间形成了一个土地肥沃、风景优美的平原,即著名的樊川。也就是政法人脚下的这片土地。
潏河发源于长安区秦岭北坡的大峪,是西安地区最负盛名的河流。
潏河原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多年来横向变动不大。唐代以前,潏河是樊川沿今皂河,北绕汉长安城西入渭河;后潏河改道入交河汇入沣河,今属沣河的主要支流之一,系渭河的二级支流。
三
巍巍终南
沿着天平楼的窗外望去,终南山清晰可见,在我们心目中,其不单单是一座山,它充满了历史韵味。每到春夏之际,这里便成为了骑行的最佳目的地,之所以喜欢那里,是因为我们与终南有过很多未曾谋面的邂逅。
看过《倚天屠龙记》的人清晰记得黄衫女子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这是我第一次记住了终南山,心中也无限神往。
去年一首《南山南》火遍大江南北,虽然这里的南山不是指秦岭,但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秦岭。南山,泛指在南边的山,特指秦岭山,具体来说指的是指秦岭山的终南段。历史上因为秦岭山脉位于唐代长安都以南,故称为南山。在广袤的中国领土上,其实并非只有这一座南山,许多省区内也有同名山脉,只是名气不及终南山而已,在它们之中有的本就叫做南山,有的是简称或它名。
在今天,终南山的“三千隐士”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他们因为社会浮躁,物质价值主义盛行,为了远离社会喧嚣,纷纷踏至终南山过上隐居生活。在主流社会之外,这一群人的生活远离都市,与群山、清风为邻。
终南山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圣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简称南山。“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终南山。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
四
大学必去的香积寺
香积寺是政法人最为熟悉的寺庙之一,尤其是在春季,都会作为春游的目的地之一。踏入寺中,仿佛回到了千年之前,品位唐长安繁荣的佛教文化。它是郭杜镇重要景点之一。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的一首《过香积寺》很有感悟的描写了众香之国香积寺的幽深、静谧和闲淡。
香积寺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祖庭,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香积寺村。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善导大师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
政法人脚下的这片土地——郭杜镇,将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