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感受到孤独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在做什么?为什么大脑释放了这个信息给我们?
在工作中,我们绝不会有孤独之感,不仅没有,反而会因为忙碌感到自己非常充实。
忙起来觉得什么都不缺,空下来才知道什么都没有。这句话成了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为什么在工作之外我们会有这样的感慨?
孤独通俗点说,可以称之为自己不被其他人所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过学习沟通技巧和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发现这好像并没有什么用。我的语言只是表达了我思想的50%,或者更低。这是我的本能,我没有办法避免。
我都不能表达全部的我,我怎么奢望别人能理解我呢?
人们因为难以忍受孤独,就在社交软件大肆出击。通过高频率、大范围的接触新人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以消除孤独感。
社交软件的兴起,好像解决了我们这代人的孤独问题。但是仔细想一下,它只是增加了我们可能认识人的数量和范围,本质上,内心的孤独并没有解决。
我们总是寄希望于外物来帮助我们,可是经过一番挣扎后,却发现万物不过是镜花水月,能帮助自己的只有自己。
我们寄予希望的亲情、爱情、友情,在我们成年后,也发现只能是寄托。
无数的文人志士告诉我们,孤独和你的财富、年龄、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它会深深存在于你的灵魂深处。
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中写道:孤独,是一个内心整合的过程,能让自己清醒的看世界,也能让自己理性的看自己。
理查德·耶茨则说: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频率上。
他们一个表达了孤独的作用,一个表达了对孤独的定义。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很是鸡肋,看着都是很正确的话,却不知道解决办法是什么。
早期的我就会有这样的想法,没有具体办法的道理那是毫无用处的。
后来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孤独本身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前人只能帮我们更全面的认识孤独是什么,因为他们同样是孤独的。
就像人类必须面对死亡一样,孤独同样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种状态、一种情绪。而对付孤独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爱自己。
素黑在《自爱,无需等待》中写道:爱自己的人,面上散发的光芒是骗不了别人的,你会活在平静、淡定、喜悦中,绝少埋怨,鲜有不满,没有太多话需要澄清,说清楚,内心是一片宁静而有力量的海。
当我们把孤独看作是我们生理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状态,那孤独便不再是什么大事,也不会让我们牵肠挂肚。
这世间的悲哀,有很多都是因为我们忍受不了孤独所犯下的错。
我们渴望的爱情,也可能是我们忍受不了孤独,急匆匆选择下的一种妥协。
生活中的一地鸡毛,也可能是我们忍受不了孤独,在本该学习努力的时候,选择了嬉戏游玩。
就事实来说,当我们感受到孤独的时候,就应该去提升自我。过度关注孤独会让我们陷入堕落中,而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被原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