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1-10天)以每天三件事为媒介,每天用本子(或者Excel,更方便整理)记录一下内心对三件事的要求以及实际做到的标准,记录未做到的理由以及做的好的理由。理由要分以下几个方面来写,完成时间及完成的步骤,事情类型,是否存在以往抗拒的情况,事情的紧急和重要程2度
第二阶段(11-13天)整理分析前10天的记录,找出最让自己无法行动的原因以及驱使自己行动的原因。
第三阶段(14-15天)静下来,用一张白纸问自己问题,什么是自己内心真正渴求的,什么东西是内心抗拒的,感知她的存在而不是逃避。整理记录自己真心渴求和内心极度恐惧和抗拒所在。
第四阶段(16-30)重新开始用三件事,从实现内心渴求和接受及安抚内心恐惧的监督去制定每天的三件事并按照第一阶段的记录情况再次进行记录。
第一天打卡
第四天补充,目标的达成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清晰无误的deadline,二精确可执行的结果标准。可以从反面来想,目标无法实现无非是两个方面的原因,时间来不及,二就是没有达到预定的标准。如果能够清晰确定这两方面并严格遵守目标的实现就更近了一步。而要做到这两点就得对自身能力和事情本身都有很好的了解,能够诚恳地对待自己和事情本身。
第7天没有用三件事,但是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了,而且是以抓重点理思路的方式进行的。在所有者权益章节考试前没有放弃没有过度紧张,而是恰当复习。
感悟——很多难的事情在自己强大了以后事情本身就会变得很简单!
这几天的总结——自己极端地看电视,其实也是一种对未知的无限憧憬和向往,是一种较真,一种坚持到底的情怀。认清自己做事(事情不分好坏,而是看时机)的背后动机,其实不管是看电视,还是学习与工作都是一个道理。
很多时候不是在投机,不是在偷懒也不是在拖延,而是事情发展还未到自己预想的那个阶段。这个时候应该将事情往目标的前一阶段推进一步再考虑和行动,如果不行则再往前推。所以面对自己的行动(拖延和不想做也是行动)无法满足内心需求的时候,不应该马上去责怪自己,而是问问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内因外因都应该关注!
现实与理想根本不是对立的,而是理想中包含了现实,现实中也蕴含了理想。理想里的我们要真诚地面对现实,不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多么大,我们可以依然怀有理想,我们也要坦诚而勇敢地面对自我和事情的现实,并坦然面对这种差距且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在现实中我们也应怀有理想明白未来和自己都可以更好。
面对事情,不管是完成了还是没有完成,完成了多少,这些很重要也不重要。重要是我们要坦诚面对自己与理想的差距,而不重要是今日一日的差距并不能决定什么,而是我们因为今日一日的差距否认了自己,自暴自弃,没有将理想坚持,这才是真正重要的点。
所以面对所有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分析事情和自我的时候也宽容自己,把自己当做一个会犯错也能改错,会放弃也能坚持的正常的人来对待。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你理想中的那个自己,不断地接近就好了,不要因为那些差距的存在而否定和讨厌自己。你想,自己努力变好首先就是让自己更喜欢自己,如果我你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了,那么这样的成长意义又何在呢?
不要以所谓的完美主义(其实那只是没有坦诚地面对现实,而选择用虚无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要求自己,要苛责自己。我是一个人,我会努力,会坚持,但是绝对不及你幻想中的速度,所以放弃那种无用的幻想吧!
接受亲爱的自己,也接受本来的现实!
第十天
1.无法清晰表述的规律和道理都是没有完全掌握到可以运用的地步的
2.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其实是一体的和连贯的
分类——选择/规律(应用元认知和组块)——行为这样的一个能够快速反应和可执行的思维方式让面对新事物的惶恐减少了,让已经积累的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能够顺畅地提取,缩减了从理论或者经验到实践的过程,提高了思考和做事的效率。
而在行动中我们需要坦诚而勇敢地面对自我、环境和事情本身,结合所有内外部的条件和资源,分析事情本身的阶段性和目标,分解事情并匹配相应的行动和行动目标。应用时间管理和专注训练以及回家或者下班后的最后一阶段的总结和攻坚(在正式——自己内心定义的标准的行动中基本可以达到70%-75%的目标,但是为了成为一个自己满意且能够让事情彻底结束的人必须再加上10%-15%的“课后”总结)让自己能够达到自己心目中以及相对客观和事实层面上的优秀!
启动plan b
对事物和自我的认知总结感觉还在半路,不适合进行强行的总结和归纳,所以延迟认知和归纳的时间
思维方式——目的和问题导向性
记忆方式——将知识和流程进行压缩——现在自己最能顺利提取的组块是2(工作记忆),那么就将流程进行压缩,提取最主要和最核心的两个节点,然后以此为轴进行记忆(长时记忆)
误区逃离——区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工作记忆是能够顺利提取的能力,但是也不能忽略自己的理解力优势带来的长时记忆的事实。
后期努力方向——通过对逻辑推理和知识结构的学习,更加科学和有效地进行压缩和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的连接
听故事——到底听什么,听牛人关注的点,听很多事情原来可以那么牛,更新自己不恰当的心智模式,通过牛人的故事去认知这无限可能得世界
所以如何去发现问题便是非常重要的——1.在行动中发现问题(现在最主要的方式,但是只是事后的解决,自己内心也比抗拒这种方式,抗拒的原因不是不愿意行动,而是不愿意无效率地行动)2.运用了一般性原理和认知对事物本身进行事先的分析,由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而且也让行动更有效率。所以问题的核心不是行不行动的问题,而是行动之前是不是有分析并由此指导行动!
程序/流程的适用范围——程序和流程不是针对一个任务更不是针对一个项目,而是针对一个问题,一个切实的问题,一个任务/项目由很多问题组成,我们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就完成了任务/项目
区分流程——行动的步骤和描述性陈述——根据性质进行分类,不要把这两种糅合在一个提取过程中(人脑的进程),这样大脑无法正常而快速地思考。
所以面对一个任务/项目,如果有流程,那么就是先分类,然后针对问题走流程
转正最后一次考试的准备,很好。能够客观分析事实并做出最好的选择,让自己能够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用主人翁(自己是最终也是最重要的负责人)引领需求,用需求引领行动!
第22天
在双重引领的选择下,保有大局观,保有未来观至关重要。当消极行动袭来时不是一味地否定,而是分析这样的需求的真实目的何在,满足需求而不是纠结于形式上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