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今年5月20日,是全国第28个助残日,特以此文献给自己亲爱的父亲,祝愿天下残疾人幸福快乐!
那天,我带父亲去杭州看眼睛,医生把我叫到一边,告诉我,父亲的右眼也保不住了,要有思想准备。
在这之前的一年多时间,我们几乎每隔两个星期去一趟杭州,杭州的三甲医院浙一、浙二、邵逸夫医院都去过了。2005年之前,父亲还在临安土管局(今国土资源局)帮忙,开始觉得眼睛干燥发痒,以为是用眼过度,没有太在意,配点眼药水滴滴。几个月过去了,眼睛越来越厉害了,于是到杭州浙一眼科中心去看。经检查,父亲患的是角膜炎,左眼比右眼更严重。
半年以后,父亲的左眼彻底失明了,右眼仍有微弱的视力。浙一的陈医生说,左右两只眼睛的神经是连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会影响右眼的。陈医生建议摘除已经失明的左眼球,可以配一只装饰性的假眼。经过反复考虑,为了能保住右眼,决定实施眼球摘除手术,还化了800多元钱配了一个假眼。假眼除了看不见东西,几乎可以乱真。回来后没过几天,父亲在菜园里锄草,不小心假眼掉到地里了,怎么找也找不到。我想再去杭州配一只,父亲说不要了,因为眼睑皮肤松弛,再配还会掉的。
父亲右眼的视力也只有0.1,但他仍能借助放大镜读报写字,他用很粗的记号笔给我写纸条,给远方的同学朋友写信,记电话号码。就在那年的冬天,父亲的右眼也看不见了,开始是天晴还有模糊的影子,一到阴雨天,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我们都不愿意相信,盼望着来年春夏季节重见光明,但奇迹并没有发生。
有些从小就看不见的人生活自理能力要强一些。如阳干村的算命先生陈金兰,凭借两根小竹棍,穿村走巷,行动自如。美国作家海伦·凯勒,19个月双目失明,86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却能打字,能与人沟通。父亲70多岁突然失明,几乎丧失了自理能力。父亲不敢走路,就是在平坦的地面上也不敢走,他总是将两手手心向外,放在胸前,生怕碰到硬物,脚也是不离开地面,一点一点的踮着向前挪,生怕碰到台阶什么的。每次看到父亲走路的样子,我总觉得心酸。5月的一天,我带父亲去理发,正遇上村道改造铺设下水管道,我扶着父亲走,父亲踩到了地上的砂子,脚再也不敢迈出去,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背起父亲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平时不做体力劳动,身体很胖,背着一个与我自己差不多重量的老人,累得大汗淋漓。父亲也不轻松,怕从我背上滑下来,死死的抓住我,也累得满身大汗。因为这次经历,父亲变得不爱出门,整天坐在屋里,听听电视里的新闻。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对我说,天天听电视新闻,从早到晚都是重复播出的,有点厌烦了,要我从学校带些报纸回家,让我母亲读报给他听。我女儿放假回家,父亲也让她读报。后来,李振寿老师给父亲送来了初中同学舒守礼的《箕山侍母记》,舒守礼祖籍临安昌北,初中未毕业参军服役,退休后定居北京。母亲读了一遍,父亲还嫌不够,要母亲再读一遍。读完后又反复抚摸那本书。后来郎宗标大伯寄来了《村翁忆旧》,又要母亲读给他听。书里有我的18篇文章,父亲更是听了一遍又一遍。听到精彩处,父亲还会拍手叫好,宛如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每次我去看他,他都要对我的文章进行点评。除了读书听书,其他几乎没有什么能做的,母亲也是80多岁的人了,虽然眼睛不花,但牙齿不齐了,长时间读文章也很累。提议说:"你的好同学舒守礼、郎宗标都出书了,宗标还出了好几本。翁乃元也在写书,你也可以把你的经历讲出来,让根春记录印出来。"父亲自小爱好文学,还在德清县里当过秘书,昌化中学教过书,在村里写过剧本,为演员讲过戏,是个土记者、土律师、土导演,笔功和口才都很好。
我买了一支录音笔,录父亲讲自己的辛酸往事。开始他讲得不是很有条理,我建议,让父亲按照时间顺序,以小标题形式,一块一块讲述,最后连成一体。我还给父亲拟了40个小标题。晚上我把父亲的录音输入电脑,打印出来,然后第二天由我母亲读给父亲听。后来有了wps软件,里面有一个文字声音转换的功能,只要付点钱成为会员就可以将电脑里的文字转换成音频,我把音频播放给父母亲听,他们都非常惊喜,父亲还问我朗读的人是谁。母亲更高兴,从此可以解脱了,再也不需要读书读报给他听了。除了朋友的书、朋友的书信,我还将自己读到的美文下载到Wps里,然后朗读给父亲听。
这样过了半年,我们终于有了收获,在陈利生、郎宗标两位先生的鼓励与支持下,终于有了《梦回杨溪》。父亲又有了新的事情做,打电话(我母亲先拨通电话,然后父亲接听)给同学朋友,给他们送书。
2006年,那年父亲73岁,从此不见光明,在黑暗中已经度过了12年,正因为他爱读书、听书、写作,才使他原本孤独阴暗的世界变得阳光灿烂,健康乐观。在这"助残日"到来之际,祝愿父亲以及像父亲一样的残疾人都乐观开朗,幸福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