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假冒注册商标罪” 的阴霾突然笼罩,你是否感到手足无措?别怕!看似复杂的刑事指控,背后藏着可拆解的辩护关键 —— 我是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作为专攻行政诉讼与刑事案件的律师,今天咱们从专业视角讨论一下该罪,如何从法律核心要件切入,为你搭建无罪防护墙,帮你重获清白!
先搞懂:啥情况才构成 “假冒注册商标罪”?
我国《刑法》第 213 条明确规定,只有同时满足 “未经许可”“同一种商品 / 服务”“相同商标”“情节严重” 这四大要件,才可能构成此罪。很多被指控者其实踩的是 “法律误区”,并非真的犯罪!
比如有人卖的商品,只是和注册商标 “看着像”,但字体、色彩差很多,根本不算 “相同商标”;还有人做的产品类别,和注册商标核定的完全不一样(比如人家注册在服装,你做的是食品),连 “同一种商品” 都算不上 —— 这些情况,都有很大无罪空间!
别慌!专业律师有三大 “无罪突破口”
突破口 1:先查 “商标权利” 是否有效?
没了合法的商标权,指控就是 “无本之木”!根据《商标法》第 49 条,若对方的注册商标已过保护期没续展、被宣告无效,或是连续三年没使用被撤销,那你的行为根本不侵犯 “受保护的商标权”,自然不构成犯罪。
律师会第一时间调取商标局数据库,核查商标状态 —— 这一步往往能直接推翻指控!
突破口 2:揪出 “行为认定” 的关键差异
很多时候,办案机关会把 “相似” 当 “相同”、把 “类似商品” 当 “同一种商品”。这时律师会用专业手段论证:
- 找行业机构出报告,证明你的商品和注册商标核定商品,在功能、销售渠道、消费人群上完全不同;
- 从字体、图形、排列方式等细节入手,证明涉案标识和注册商标有显著差异,不会让公众混淆 —— 只要戳破这一点,无罪辩护就成功了一半!
突破口 3:证明 “主观无故意”,摆脱犯罪指控
不少被指控者其实是 “无辜躺枪”:比如帮老板打工的员工,根本不知道商品是假冒的;或是从正规渠道进货,有合同、付款凭证,还付了合理价格 —— 这些都能证明你 “主观无故意”,不具备犯罪的主观要件。
律师会帮你梳理交易记录、收集证人证言,把 “不知情”“被误导” 的证据链做扎实,让办案机关认可你的清白!
还能从 “证据” 下手:程序违法 = 证据无效!
如果办案过程中,关键物证没做同一性鉴定、电子数据提取不合法,或是鉴定机构没资质、样本来源不明 —— 这些 “有问题” 的证据,律师都能依法申请排除!没了有效证据,指控自然站不住脚。
当你或亲友遭遇假冒注册商标罪指控,别焦虑、别拖延!专业律师会从 “商标权利”“行为认定”“主观故意”“证据合法性” 四大维度发力,帮你找到无罪突破口,用法律武器守护你的合法权益,让你远离刑事风险,重归正常生活!我是李肖峰律师,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向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