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未来到底干什么靠谱?
小时候老师父母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我上中学的时候,大家都说:关键是要上大学,大学包分配。大学的时候,全社会都说:主要是要有一技之长,学技能。
现在,好像学技能都不靠谱了,因为,人工智能来了。
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是在1956年形成的,人工智能,英文缩写是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可以预测,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广泛,将来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它并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2018年底是各行业的至暗时刻,各个行业领域的裁员大潮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许多公司机构都是打着:优化组织架构、加强战略调整、实现业务转型等口号开始裁员的,看看各大公司集团的说辞吧~
华为说:要放弃平庸员工,降低人力资本。
科大讯飞说:优化30%的正式员工。
京东说:末尾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
人人车:1月不给工资只给绩效,2月无工资也无补偿,全员立即签署主动离职协议。
广大雇员似乎只有两条路:“被优化掉”、“过劳”。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现象呢?普遍的说法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下行。
“人工智能”难道没“暗中下手”吗?
在过去的50年中,“人工智能”正迅猛的侵入我们的生活。从每家每户都在使用的帮助型家电,洗衣机、扫地机、洗碗机、智能电饭煲数起,甚至就像许多人提到的,就连削个苹果,人们都能不厌其烦的发明一个削皮器,我们细细盘点一下,我们生活中很多工作都慢慢的正在被机器取代,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觉得因为人工智能生活越来越方便,可是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似乎味道开始变了。
人工智能正在同我们抢夺工作岗位。我们算算被人工智能从我们手里抢掉的工作岗位。
酒店餐饮服务行业,服务人员岗位系列。制造业,参照生产流水线系列。运输与仓储,参照无人驾驶技术和各种仓储分类派送机器人。农业,集中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种植。零售,无人超市、无人药房、各种无人。矿业,勘探机器人、采矿机器人、选矿机器人、冶炼机器人,也许一个大规模的生产流水线只需要个把维护系统程序的工程师而已。建筑,自行脑补秦始皇修长城时人海战术的火热场面,和现在巨大建筑工地各种重工机械寥寥无几人的场面... ...脑容有限,不能一一例举。
好像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变成了分水岭,之前的人工智能受大家欢迎追捧,因为它们做了我们不想做的事,可是分水岭之后的这些年,我们开始发现它们以任劳任怨、无处不在的优势和我们竞争“饭碗”。任劳任怨:脏活累活、危险工种、精细工种、粗重工种、单一重复性工种一手包揽。无处不在:上面我们列举的典型行业以及延伸到你能想象到的各行各业,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更可怕的是以后。
杰瑞 卡普兰在《人工智能时代》一书中表示,现在的人工智能其实还很初级,我们现在回家,看见的是慢慢的房间,什么意思呢,就是各种各样的智能、半智能机器充斥在家中,每个机器只能完成一到两个任务,而现在世界人工智能的潮流是在研究隐形的智能,就是一机多用。
走进厨房不会像现在那么拥挤,各种电饭煲、炒锅、蒸锅、抽油烟机、烤箱、果汁机、面包机、咖啡机、豆浆机等等,以后出发就一个智能机器人,你走入厨房的一切需求它都能满足。
无人驾驶,各种路上不需要红绿灯、照明、交警、标识,所有车辆上车定好目的地,它自己能行驶,时速150迈甚至更高在公路上平稳飞驰,甚至我们可以把旅馆、咖啡馆、图书馆、电影院搬到车上,一顿愉快的咖啡下午茶或者一场3d电影你就顺便到达了目的地,可怕的是这个过程不需要工作人员,所有人都是消费者。
也许你说这只是一种预测方向,可是朋友你认为那一天的到来会远吗?英特尔的创始人戈登摩尔在1956年就发现没18至24个月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的重要指标就会翻倍,而这个趋势直至今天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人工智能”正在打破我们的饭碗,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