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
终于下定决心在电脑上打出了第一行字,就是上面那句。
读书、散步、看电影、浏览资讯时,似乎总是思绪万千,时不时脑中还会蹦出一两句让我自尊心膨胀的语句,那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现实版的“思想者”,甚至稍进一步就可以成为一名写作者,大笔一挥,启迪万千心灵,从此我就是指路明灯本人。
事实证明,我想多了。
顾虑太多的人,双脚会如注满铅水般沉重,迈不出第一步。
我打开写作的页面,双手放在键盘上,脑中的千万种声音戛然而止,那是种茫然的安静。“写什么呢?”我问自己。
“不就是写日记吗”
“不对,我可以写更大一点的话题,这样发表出去,说不定还能吸一波粉”
“随便写点,慢慢积累就好了”
“不行,我往前迈出的每一步都必须成为下一步有力的垫脚石,我要写点‘有用’的东西”
“这个话题我能写多少字呢,换一个吧”……
于是,一切止于内心的纠结,日复一日。
我曾经写过博客。那段时间真的是几乎每天都会写,可从未从中体会到思想的乐趣,或者灵感的闪光,我更关注的是每篇博文的浏览量。我曾试着将“得意之作”转发到微博,试着参与微博话题讨论,@几个大V,但最终不过成为一篇篇渣滓,沉入所谓信息的汪洋。
后来博客停更了,不是因为什么心灰意冷,只是热度冷了,惰性胜了。
我突然想起了《围城》里方鸿渐的父亲——那个冥顽不灵的乡绅,正襟危坐地写着日记,满心期冀着自己百年之后,后人会传看,后人的后人会看,然后作传世传记,其中的治家之方、律己之行将为后世传颂,他这个“记录者”将大享身后之名。
一个虚伪而自视甚高的人,对自己也容不得半点真。
我也可能会成为另一个方老爷子吧。
我曾畏惧写作。因为一开始就报了极强的目的性,我想要的是有所成绩,而不是有所创作,于我,浏览量比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所以很快我就放弃了,因为装得累,把自己逼得累。
慢慢地我开始告诉自己:什么时候我能忠于自己,把心静下来,在一片土地上耐心地深耕细作,忘掉那些数字,少一些方老爷子那般的期冀,我便成功了吧,起码我赢了我自己。
万事开头难啊,过程难,结尾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