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天下班回宿舍总要走上那么二十几分钟的路程到早上的停车点,然后取上自己的自行车,要么直奔食堂,要么直奔宿舍。今天本想直奔菜市场买点菜,锁好车后,不小心转了个弯,看见了一家总是在网上见过名字但从来没去吃过的店,于是又一不小心走了过去。
然而,事情有时就是这么魔性。当我走到店门口时,突然发现旁边的巷子口有个小摊。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而温度挺低,漆黑的巷子口,独独亮着一抹暖色。那小摊其实就是一辆三轮车,上面搭着棚子,有个阿姨站在车后,面前炒锅里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脸,小摊前还站着一两位打着伞等餐的姑娘。
于是,我又又不小心地走了过去。阿姨见我走来,立刻笑着问我吃什么,这么热情害得我不好意思直接走开,于是看了看车前牌子上的“菜单”。哟,这种类还真不少,有炒米类、炒面类、炒河粉类、炒米线类、炒年糕类等等。
旁边姑娘点的饭炒好了,我看着“哎呦,不错呀!”,于是把之前的那家店早不知扔哪了,纠结几番后,点了一个鸡肉蛋炒年糕。
2
点好之后,只见阿姨单手打蛋入锅,随即拿铲利索地翻炒,炒锅下的火呼呼地往上窜,然后将年糕等食材一一抛入锅中。之后,阿姨左手颠勺、右手翻炒,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阿姨已将锅里的炒年糕打包好了。
我兴冲冲地拎着饭走到车前,急忙跨上,恨不得立马奔回宿舍,车头挂着的炒年糕一路飘香,也让我完全忘了还要去菜市场买菜的事,好吧,先吃再说!
回到宿舍,便迫不及待打开了塑料袋。
这颜色看着不错,焦黄透白的年糕里配着青青绿色。我夹起一块年糕放进嘴里,“嗬”,这刚进嘴就被辣椒刺激起来了,也不知阿姨是放了什么辣椒,这辣味够狠。年糕炒得不软不硬,嚼劲十足,而且这年糕吃起来,我总觉得会上瘾,嚼着嚼着就不想停下来。
里面的配菜倒也毫不逊色。最早下锅的鸡蛋浸入了酱色,虽然看着略老,但绝对够味;鸡肉丁是早就备好的,炒的时候也就是下锅翻两下,所以不老不柴,唯一的遗憾是阿姨放得有点少;青菜和豆芽吃起来脆脆的,在一众重口之下,正好中和了其中的油腻;还有这个酸豇豆丁,被腌过之后的酸辣味绝对是刺激味蕾的一大利器,光是想想,嘴里就开始分泌唾液了……
3
美美地吃完这份炒年糕,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因为上海的天儿真的还是挺凉的。
坐在桌前发呆,晃晃想起了巷子口的那盏灯,想起了阿姨炒着年糕时的样子。有多少次我从那个路口经过,却从来没有转过头看到过那个小摊。那里的食客多是住在附近的学生,下课后,在小摊前买份饭带回宿舍。
尽管只是路边的小摊,却依然能够在夜里带来温暖,也许这里的饭菜并不那么高级,也许对于一些人来说并不好吃,但却是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味。
我想起自己开始写“一日餐食说”这个系列时的初衷,也是为了记录日常生活中平凡简单的一餐,也许只是一个肉包,也许只是一碗面条,虽然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也没有米其林星级的水准,但依然值得每一次的细细品味。
有时候,吃的可能不仅仅是一顿饭,也有对生活的态度。
end
更多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