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6

家长站得高,孩子才能走得远——有感于《到华二初中读书,你真的想好了吗?》

大家好!我是凌子明。

5月5日,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一篇有关“华二初中招生标准”的文章。感觉很有意思,特意百度一番,了解大概,讲给各位家长朋友们听听。

                                                                                                   (一)事件梗概

背景:就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上海出台新政策,由原先小升初考试改为摇号入学。

主角: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华二初中”)。该校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承办的民办初中,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实验基地,是当地排名前列的民办学校。

事件经过

1.2020年5月1日,华二初中发布一篇名为《到华二初中读书,你真的想好了吗?》(文章已被删除)的文章。

该文提到,华二初中除对学生成绩有要求外,还就学生家长素质(学校有一个“无比强大的家长团队”, 学生家长均为业界精英,包括“教授、法官、企业家……”),家长的经济承受力(学校出游选择迪斯尼,国际游学费用不菲,需要家长承担)提出要求,提醒学生和家长慎重择校。

该文一经发出,便引发热议。舆论普遍认为,该校此举有违教育公平,实为“劝退“学生和家长。随后,文章遭删除。

2.2020年5月2日,嘉定区教育局通过“嘉定教育”公众号发出通报,对华二初中通报批评。

3. 2020年5月2日,华二初中通过校方官微发布“致歉信”。(第2条和第3条的先后顺序未知)


真话总令人难堪,但这就是现实

为何致歉,是学校真认识到错误了?怎么会,你以为学校公开发文,像我们随手发个朋友圈?校领导不知道,不审核,就敢闹着玩?这一会儿发,一会儿删,一会儿又说错了,忙着致歉,过家家啊?更何况这是一所在当地颇具影响,排名数一数二的民办名校?不过是学校未曾料到,会造成这样的社会影响罢了。

                                                                        (二) 解析“华二初中招生标准”

《到华二初中读书,你真的想好了吗?》文章不短,但总体就围绕一个中心:摇号前,学校自主招生的招生标准。希望学生及家长在报名华二初中前,慎重考虑,是否符合标准。

该招生标准包含2个考量方面:一是学生,二是家长。

1.对学生的要求

既是名校,必定高要求。学生不仅要成绩好,还要积极参加各项校外活动,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按现在流行说法,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高。

2.对家长的要求

考量两个因素:一是硬实力——财力;二是软实力——职业素养。

学校开展各项兴趣活动,春秋游,出国游学,样样花费不菲,这些都离不开家长的经济支持。要报名华二初中,得先摸摸口袋。

往年学生家长多是教授、法官、企业家,是各个领域精英,能够亲自来校,开展选修课讲学,能提供不同教学领域的人脉资源。仅仅有钱不足以成为合格的华二初中家长。

此外,该标准还就学生的具体课业要求,兴趣活动,举例列明。

最末,提供一份测试问卷。家长如实选择,并参考得分,综合考虑是否报名华二初中。有理有据,还给测试问卷,我个人觉得还蛮贴心。

没想到,《到华二初中读书,你真的想好了吗?》一经发布,就捅了马蜂窝,对华二初中的批评声一浪高过一浪。撤文、删帖、致歉,华二初中仓促应对。

                                                                (三)进了名校门,成绩就无忧?未必。

 1.学生层面——学生成绩

与其他家长一样,我也希望自己小孩进名校。原因简单直接,考好成绩,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但进了华二初中,有了优秀教师的指导,成绩就真能无忧吗?

根据学生原先的学习成绩,大体可分三种情况:

1) 优等生+优秀老师=潜在学霸

前提:华二老师按照以往教学模式

学生本来成绩就好,有了优秀老师的点拨,再加上自身努力,有了成为学霸的潜质。

2)中等生+优秀老师=良好?/停滞不前?

前提:华二老师按照以往教学模式。

成绩一般的学生,一部分在优秀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努力,渐入佳境,有所提升;一部分,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成绩停滞不前。

3) 差等生+优秀老师= 一 言 难 尽

前提:

A老师方面:我们假定华二初中的老师都非常优秀,不仅在教书,更在育人。他们不会对差生区别对待,相反还更在意差生,希望帮他们提升成绩。以此证明,自己优秀教师的名头靠的是实力,而不是优秀生源。

B学生方面:我们假定,差等生是其他因素导致的成绩差,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完全没问题,也非常配合老师,非常努力,有提高成绩的意愿和决心,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你看,这是最优假定,不能再完美吧。我已经尽力,只能帮到这儿了。

  一言难尽的学生成绩

按这种假定,学生成绩会如何?不断进步,从差生变成中等生,甚至进而成为优等生?我们就是天生爱做梦,天生爱一厢情愿,天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难道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真有,但请相信,这绝对是极小概率,大家可以忽略不计。


2.老师层面——教学挑战

华二初中老师的困惑与无奈

过去,华二初中有最优秀的生源,优秀老师的教学肯定是针对最优秀生源。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对最优秀生源的教育肯定是拔高的,有广度,更有深度。

华二初中建校多年,学校的这种教学宗旨、教学氛围和文化,肯定是早早刻入每个华二老师的骨子里。

现在好了,一个班有优生、中等生,还有数量不少的差生。当然原先也有,再优秀的学生也可分个优劣。但在以往,差距很小,是优中更优。现在,这课怎么讲?深了差生不懂,浅了优生不屑。

先前教的都是优等生,暂不提中等生,只提这些差生。他们基础薄弱,哪些不懂,哪些欠缺,哪些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难点?怎么觉得他们哪哪都不懂,哪哪都欠缺,哪哪都是难点啊?

我该从哪教起,从哪着手啊?华二初中的老师挠耳挠腮,百思而不得其解。

苍天啊,隔着那么多远的路,我都能想象华二初中老师的无奈与纠结。对于如何教好差生,他们远不及普通学校的老师,他们毫无经验,一切得从头开始,重新摸索。

这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就好比让开百万吨邮轮的船长去划山沟里的小筏子,米其林餐厅的行政总厨用土法去做一个最普通的咸鸭蛋,大型商业广场的设计者去造个农民房。这不是大材小用的问题,你确定他们一定会吗?

学生要不断适应、学习,优秀老师更要不断适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案,积累经验。我们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啊,我们费心心力,送去名校,确定不是去给老师练手的?

差生去名校,大概率还是差生。优秀生又特别优秀,差也变得更显眼。学习跟不上,心理上的落差更大,只会影响情绪,更难以好好学习。三思啊,家长们!


3.家长层面

是否教授学者,业界精英,软实力这块,咱们先抛开不谈。毕竟,兴趣培训这块,内容千千万,只要愿意,生活方面总可以临时抱佛脚,教个西红柿炒蛋之类的,咱不一定比专家学者差。

我们重点讲讲硬实力,也就是家长的“经济状况”,这也是华二初中在测试问卷中明确提出的。我只看到原文截图,截图里没直接说具体数字,只是说学费杂费和国际游学费用不菲。

民办学校的收费一贯不低,更别提国际游学费?国际游学费,绝对是以万为计价单位,一次七八万不多,二三万不少。不清楚,华二初中的国际游学项目是否每学期都有?若是期期都有,再加学费和各项杂费,三年下来,抵得到三四线城市一套小二居的全款房。

A 家庭条件好,轻松搞定。

建议:那OK了,这个不用考虑。

B 略有压力,为了孩子能搏一搏,少买两个包包,少去几次美容院,省一省。

建议:这个也行,不影响基本生活就成。

C 普通工薪,省吃俭用、砸锅卖铁、甚至要借遍亲朋,拼尽全力才攒够学费。

建议:如果家庭条件是这样,建议无论你家小孩成绩多好,都别送民办,无论是华二初中,还是其他民办,优质公立学校最适合了。除非小孩成绩特好,能拿民办学校全额奖学金,小孩的心理承受力特强,又特别喜欢华二初中,才可以再综合考虑考虑,否则还是别上。

4.学校层面

校外拓展活动是民办学校的特色,也是烧钱利器。

华二初中是民办,民办的性质决定了它要存活,就必须高收费,走贵族学校运营模式。它会开展大量以扩展眼界为目的的校外活动,这些是民办学校区分于公办的特色,也是烧钱利器。

5.心理层面

(1)家有懂事娃

懂,不代表不想,不代表不羡慕,更不代表要牺牲

你说我小孩特懂事,不攀比,不参加或少参加校外活动,光学杂费我们还是能凑齐。啊哈哈,暂且不论学校是否允许不参加,小孩懂事真不是借口。

小孩懂事,知道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明白不能乱花钱,一切得省着,不向父母提要求,哪怕是合理的要求,那我们当父母的就更应该心疼孩子。

他懂,不代表他心里不想去;他懂,不代表他不羡慕嫉妒;他懂,更不代表他就必须做出牺牲。孩子懂事,只是表面上的波澜不惊,谁知道他内心翻腾成什么样?长期下去,你不担心他憋出心理疾病。

(2) 没有多少钱的家长

家长花了那么多钱,费了那么多心血。万一孩子没取得预想成绩,怎么办?难道你真能平静地对孩子说,尽力就好,我们不求回报。

啊哈哈,我不行,我肯定不行。那么多的投入付出,若没有相应回报,我的心会碎的,会滴血的。

就像你忍住奶茶、忍住夜宵,忍住一切消费欲望,积攒数月,开开心心去买了个奢望已久的包包。结果发现没你想象的那么好看,那么配你,同事朋友甚至都没注意到。

你真好意思对自己说,我自个儿开心就好,而不是立马闲鱼挂出。那可以三四线城市一套全款的小二居啊!

我们无法做到像经济实力雄厚的人那样,只当吃了一餐饭,开了个party。我们怎可能云淡风轻、闲云野鹤,我们的焦虑必将传导给孩子,让他们陷入自责、内疚,恶性循环。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勉强的都是煎熬的

——摘自华二初中《到华二初中读书,你真的想好了吗?》

真的一点毛病都没有,我们做父母,自认为一切都是为孩子好,那就请不要互相伤害了。


                                                                        (四)金钱在教育中的作用

别抬高,但也别刻意贬损

好学校不等于好成绩,适合才是最好,这个道理家长大多都懂,也不是人人都愿意把小孩送去华二的。那么,对于华二初中的发文,为何反应如此激烈?也许是它的措辞,有些盛气凌人,但最重要的是它说了真话,说了大实话——没钱请别去民办。这击中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的痛点,触了很多人的逆鳞。

现在提倡陪伴教育,认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没毛病,一点毛病都没有。家长的的确确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陪伴对于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更是重要。但我们不能因为没钱,就只提陪伴,就抹杀了金钱投入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华二初中的办学理念、招生标准,在民办学校中是通用的。这种情况,在其它民办学校中也比比皆是,大家心知肚明。只是华二初中这次书面提出了,钱的因素摆上台面,我们就觉得被侵犯了,就难受了,这不过是自尊掩盖下的自卑。

                                                                 (五)家长别光要求孩子,自己站得高,孩子才能走得远

我们大多是普通人,能力有限,可以给孩子基本的生活学习保障,却也给不了更多。

我们一边骂着民办学校的不公,一边又挤破头想把孩子送民办。我们不愿承认钱的重要,又满心希望猜中彩票。

我们单方面要求孩子,寄希望小孩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却从未想过孩子对我们也有要求。

进名校,是为了有好成绩,上好大学,有好工作,有份好姻缘,有世俗意义上的幸福人生。

这世上谁都不傻,要结婚,不论男女,看本人,也挑家境。

无论我们现状怎样,都不能懈怠,要不断精进、提升自己。我们精进一分,就为我们的子女加上一分,我们冲上一个阶层,孩子的选择面就又多一层。

我们做家长的,真得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自己站得高,孩子才能走得远。

与其对华二初中的招生标准义愤填膺,忿忿不平,真不如从我做起,改变自身,影响孩子。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得努力,都要奋斗。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一直在路上,大家加油!

­­­------------------

我是凌子明,关注我哦。我们不讲大道理,就一起聊聊育儿中的烦心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