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论语〉学习笔记268卫灵公第十五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学习笔记】
今天是丙申年壬辰月丁巳日,二月廿八,2016年4月5日星期二。
一,钱穆先生译:
先生说:"一个君子,不专因一人的说话来举荐那一人,亦不因那一人行事有缺连他说话也全不理。"
二,会说话,还要真做,考察了才算数;人不咋地,话可以听,狗嘴里吐的如果是象牙,咱不能嫌弃象牙。
"有言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有人说话一套一套的,特别感人,有道理,还特别溜儿。
有一段热传视频,一位出租车司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全是至理名言;再者是部队出来的年轻人,说话也是一套一套的。下面这个例子,与上两个无关,只是举例,那些专以欺诈为生的,特别会说话,讲的还都是有大道理的话。又比如,很多搞成功学的、鸡汤激励的,讲出来的话特别有道理,特别深刻。
请问,你希望做后两种人吗?
言与行,它们两个可以分开。独立系统。说可以归说,做可以归做。幼稚简单的人轻信人言,不审其言,举而信之,结果是被戏耍欺骗,哑巴吃黄连自己受伤。若是知道自己不应该因言举人,则属反躬自省,大有进步高明的希望,如果迁怒于人而误以为道理是假的,则属稀里加糊涂,必陷郁闷混沌之境。
哪些骗人的话不是有道理的话呢?骗子比常人勤奋啊。
孔子除了"听其言",必然加一句"观其行"。话讲得有道理,姑且听之,姑且信之,但不是马上动情,一下子认可这个人,而是花时间,在一天一天的日子里,在一件一件事情上,观察他、考察他。不仅如此,还要加上一条"察其所安"。
三,既然说话不重要,那就只做不说话,如何?
这事儿我干过。不建议采取这个做法。2009年,忽悟空言无益,立志闭口,直至2011年,不轻吐言。以后,2012年到2013年,2013年到2014年,这五年期间,几近不会说话的边缘,每次与人会晤前,均须拟提纲列议题注逻辑,不然不会说话了。这个办法带给我的唯一收获是闭口,而这个办法带给我的,还有几近白痴深渊的风险。这不是好办法。
直到师父以做人二字点醒我,才知过去活在误区里。换言之,话是要说的,而说呢不是想说就说,而是要好好说。进一步的改变来自2015年10月的南宁受学,期间接受了"有效表达"的训练,经过此番严师指导,方知说话和表达完全是两回事,自此,日新做人,越来越好。
言为心声。想要具备好好说话的能力,首先要修心。过去狂言伤人,轻言背信,胡言自毁,表面看起来是言语之过,实际上是修心乏功。
孔子以言行忠信四门为教。言语科有子贡等大才。单独看这门儿专业课的名称,以为是演讲、主持、外交、演员方面的内容,现在懂了,没有强大的忠信为底子的基础教育,任何专业都是加速自毁的工具。
《黄帝内经》开篇介绍黃帝"幼而能言",言和语的区别,通过徐文兵老师的讲解,我们学习过了,言是一套一套的富有逻辑的有意义的言论。说正事,还能说到点子上,能研讨还能切磋,有思考又有提问的请教,这是言,不同于普通的说话。
所以,言为心声。话不是不说,而是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礼,最后,要行能复言,也就是做的事能和前面说过的话对得上,这是言而有信。
总结说话的准则:
第一,不说空话。
第二,不说大话。大言不惭者,定无必成之志。
总结听的准则:
第一,听了高兴的话高兴,听了不高兴的话不高兴,这是情绪,不是道理。道理不在情绪里,道理并不是话本身,话本身也不是道理本身,姑且高兴,姑且不高兴,都放一放。
第二,放一放,以观后效。
四,什么是"不以人废言"?
这是修养。修来修去,修的是对人的气魄胸怀,不是斤斤计较于他人一言一人的得失。这叫做"听言贵审,取善贵弘"。听他人讲话,会不会听,在于能不能放一放的耐心,放一放以观后效是修养;不管他人平时行事人品如何,提出有道理的观点、意见、建议,这是放下成见,取其真言的弘,是气魄胸怀,这也是修养。
小结一下:贵其言,是使其言能贵,也就是使自己的话能贵,故不轻言大言狂言。听言审,也就是听来的话只是起点,还要用时间考察行得通否。取善弘,也就是远近都听。
君子,眼光放在真问题的解决方案,耳朵放在真价值的实现路径。气魄胸怀到了这个大小,可以说他有义,有公了。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论语>》张居正著
《论语正义》刘宝楠著
《论语新解》钱穆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