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还要多思考思考,都这个点了,还是写一篇随笔吧。
早上,一个社群中的作家发了一句“书香中国读书月,我的新书全国上架,签售花絮”,外加一个36s的抖音短视频。这引起了我的注意。
从视频中能看到这位作家签售新书的各种照片。我不禁感叹:“社群中真的是藏龙卧虎,平时不露面,露面就玩大的!”。
新书名字叫做《八十一枚金币》,是由多个短篇小说组成的。我随意在网上了解了一下,原来在2012年这部小说就被拍成了电影,并获得2012年美国圣地亚哥儿童电影节影片奖。
这样的一位作家,在一个社群相遇,怎么说也是缘分。我加了他好友,本以为会石沉大海,没想到很快就同意了我的申请。
他叫王智君,小学文化的放牛娃,如今却是鲁迅文学院学员,资深记者。他的新闻和文学作品发表超千万字。千万字!这是什么概念,我在简书这么久,只见过几百万字的作者,上千万的这是头一个。
这位作家岁数不小了,跟我父亲年龄差不多,姑且叫他一声大叔吧。
简书中笔名:草根王智君。在他的简介中,还有一部小说《遥远的苹果》很有名,被选入了高中生的选修教材。
我向大叔请教写作,他立马发给我简书中的一篇文章,我是如何创作《遥远的苹果》这部作品的。看过之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
在文中,大叔认为“小说和散文都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特点就是允许虚构。敢写,而且会写,这里叫会‘编’更准确。”
我深深赞同这一点。如果只写身边遇到的或看到的事情,那就是纪实文学,或者叫做非虚构故事,谈不上小说。不过对于散文,我不太确定。我的理解,散文应该是更贴近生活,需要稍微为生活加点“料”的一种文学形式。
《遥远的苹果》上面有链接,大致说的是一个孩子和他亲妈、后爸发生的感人的故事。很多人看过后,都被故事深深地打动而落泪。
最令我惊奇的是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大叔一天喝酒回来,在大半夜创作这部作品,写完后大叔哭了。他媳妇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因为他进入了情节,写着写着就哭出来了。一个作者被自己的作品所感动,那这部作品一定是有分量的,值得一看。
这样分量的一部作品,情真意切,感同身受,然而却是虚构的。大叔是有着这样的一位后爸,但后爸的性格与小说中是不同的。大叔在形容虚构这一段内容时非常有趣。他说:“后爹这个人很不好写,光写他‘坏’的一面?实在违心,反过来光写他“好”?还有点不认可。”哈哈,这真的让我笑出了声。
不说后爸后妈,就说亲爸亲妈,恐怕大多数人也都是一样的想法。是的,我们的父母不完美,他们的缺点会让我们生厌,我们甚至不屑与他们沟通去解决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也有优点,可能优点不够突出,但总有那么一点,仔细想想,你一定可以想到。他们是爱你的,只是用他们的方式来爱你。要知道,你是他们的孩子,他们是你的父母,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而且这也不会被任何事情所改变。所以要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时光。
今天的故事没想好,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