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
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
老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物品类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呀。”
在《孩子,我们谈谈生命》这本书也讲到了这个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某种天才,只是我们还怯于或者惰于去发现它。“全神贯注”则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果的基础。
这本书的作者是北大哲学教授何怀宏他与孩子谈生命本质,深刻、细腻,解答孩子成长中的困惑。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好好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追求有价值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全神贯注于自己当下所做的事情,就能在一件很微小的事情上取得很大的成果。
我们在学校,尤其在大学里所学的功课和知识,确实并不是我们今后都能用得上的,有些也不是我们感兴趣的,但是,它们都可以有一种训练我们全神贯注做某件事的意义,而且,我们甚至应当向薇依(法国现代思想家)一样把这种意义看成是学校训练的主要意义:如果不能够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做某件事,再多的知识又有什么用呢?且不说这些知识的获得本身也需要专心致志。
在很多事情上,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不同在于:前者在做这些事情上更为全神贯注。
当我们能够全神贯注地专注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时,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并取得更好的结果。这种专注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成功,还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享受当下的时刻。
听起来全神贯注似乎很容易,实则真的...很难!上周六下午我在图书馆有一场三个小时的拆书课,我上午在家备课,刚坐下打开电脑,忽然想起卫生间的衣服还没洗,于是起身放入洗衣机,启动按钮。回到书桌前重新进入备课状态,半个小时候接到老爸的电话,问我周末哪一天回去,我告知周日过去,挂完电话,想着火车票还没买,虽然车次很多,但我还是决定买完票才能定心,于是又花了10分钟去订票。回来继续备课,脑子里却想着回去的东西还没准备,要带些什么。可时间是在紧迫,我只能强迫自己不想这件事,投入到备课当中。 原计划3个小时的备课,实际上只有一个半小时在执行,实在是让人挫败。
驼背老人在粘知了的时候,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不思前想后、不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如果我有这样的状态,专注于当前的目标,干什么不能成功呢!
比如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乔丹是一位NBA传奇球员,他在篮球场上展现了非凡的技巧和领袖才能。他以极高的专注力和毅力而著称,他在训练和比赛中总是全神贯注,不断追求卓越。他对完美的追求使他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之一。当他在比赛中时,他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比赛上,不会被任何干扰分散注意力。这种专注力和决心帮助他赢得了6个NBA总冠军和5个常规赛MVP奖项,成为了一位传奇人物。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全神贯注,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把目标分解成在不同阶段要达成的小目标,就像驼背老人不断的在竹竿竿头叠丸子增加重量来锻炼自己的臂力,而乔丹则是不断追求卓越。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力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不会被与此无关的事务扰乱心绪。当然我们还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全神贯注需要花费时间和努力来培养,但是一旦掌握了这种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就感。
《心流》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定义心流是一种把专注力发挥到极致时的最优体验,它是当你全神贯注投入、沉浸在充满创造力或乐趣的活动中时,体验到浑然忘我的一种感受。
当我们想体验心流的状态,首要条件就是要全神贯注的投入,沉浸其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时常会分心,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全神贯注的重要性,并能专注于当下的事情,持续练习,即使是一个很微小的对象,只要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去对待它,也能够取得很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