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央视的《朗诵者》,里面有-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这位父亲在儿子叛逆期的三年里饱受煎熬,一方面为了儿子的封闭而焦虑,更一方面想到了自己年少轻狂时对自己父亲的伤害而愧疚。他在读一封信……儿子远行时他写下的作为父亲的真情流露。我想到了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极普通,但在儿时的我一直认为爸爸无所不能,爱好高洁。小时候亲友聚会,男人们在饭桌上劝酒狂饮,爸爸从来不去劝别人喝酒,总是在别人劝时推不掉,更不会虚与周旋,所以最后经常被别人灌醉。喝酒时很多人喜欢喷云吐雾一样的抽烟,爸爸在别人递过来烟的时候会礼貌地说谢谢,并不点烟,而是将烟别在耳后继续与人寒暄。饭后固定节目就是打麻将,全家族只有爸爸和我不会也不想学。我们会找一个安静的房间看书看报,在喧嚣中寻得一方宁静。爸爸喜欢阅读的习惯影响到我,伴随着我的成长。
爸爸和很多北方男人一样不喜欢做家务,妈妈说这是因为爸爸是排行最小的儿子,从小受尽奶奶的宠爱。婚后妈妈又很能干,所以爸爸更不会去做。妈妈总是略有抱怨。但是在我8岁搬家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新的学校没有食堂和热饭的地方,我和姐姐都要中午回家吃午饭,妈妈担心我们用煤气不安全,但是她上班地方又太远,于是只能爸爸回来做午餐。每天中午爸爸踩30分钟的单车回家,做好饭经常来不及吃就赶回去上班。由于时间有限,爸爸一直经常做面条和面疙瘩汤给我们吃,一直到后来学校建成食堂,但是我不忘的是爸爸每天中午那碗热腾腾的面。
大学毕业后我在家乡找了份工作,爸爸很满意,姐姐己成家,爸爸感觉女儿们都在身边陪伴,生活很圆满。工作一年后我决定到外地奋斗一去上海,爸爸一直不同意,后来我买了车票背了个双肩包就和同学一起离开家乡,刚来上海的时候各种艰难不必累诉,每次打电话给我父母,爸爸在最后快结束的时候总是说:要不你就回家吧,再找一个工作,远点不要紧,我给你买辆车,你每天回家就行。刚开始我还挺难过,有时还有点哭笑不得,在心烦的时候还不耐烦的挂电话,可现在回过头看看爸爸只是舍不得我离开。
爸爸在退休那年和妈妈一起来到了上海陪我,我经常带他们一起旅行。但是爸爸一直很难习惯在上海的生活,去年过年回家的时候亲戚介绍了一个学校校工的工作给他,他工作的很开心,每天都有老师学生和他说话聊天,这让他感到比在上海生活更有趣。对我来说爸爸的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窗外迎春花儿开,不知道爸爸学校的雪有没有溶化,爸爸是不是又在休息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