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广场舞大妈攻占大学篮球场”的新闻再一次把“广场舞”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有关广场舞的新闻话题可谓层出不穷,从“噪音扰民”到“侵街占道”,再到如今的“攻占大学篮球场”,广场舞已经从一个群众自娱自乐的健身方式变成了引起各方广泛讨论的社会话题。
其实这已经不是“广场舞”与“篮球场”第一次联系在一起了,今年6月份,在河南省洛阳市的王城公园篮球场,打篮球的年轻人和跳广场舞的大妈大叔因场地问题发生矛盾,由言语冲突发展成为肢体冲突,广场舞变成了广场“武”,一时引爆舆论。年轻人说老人家“倚老卖老”,老人家指年轻人“言出不逊”,双方唇枪舌战,一地鸡毛。而此次在海南师范大学的篮球场上,每到晚上7点左右,一群大妈便出现了,她们打开音响跳广场舞,并将正在打篮球的学生赶走。而这一次“广场舞大妈攻占大学篮球场”竟引发了大学校园应该有“开放”“包容”精神的讨论,笔者以为这是本末倒置、混肴是非。“攻占”大学篮球场本身就是践踏规矩的行为,如果听之任之,甚至以大学应有“开放”“包容”精神而纵容这种行为,那规矩何在?文明何在?
笔者以为广场舞问题与“中国式过马路”有着相同的本质,就是对规矩的漠视。人凑够了就可以走了,“人多力量大”“人多就是正义”“法不责众”的思维根深蒂固。具体到广场舞,大妈大叔们需要场地,你篮球场正好合适,我们就要占用。而总有人为他们的“蛮横”辩护,认为社会公共活动场所不足,应该理解包容。没错,在当前阶段,人民群众对于健身健康的需求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有差距的,但这不是“漠视”和“践踏”规矩的理由,更不是损害他人利益的借口。
应该说,广场舞这项群众健身娱乐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广交朋友,其形式本身是好的,对于增强国人体质、推进全民健身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面对广场舞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一味的“包容”广场舞或“各打五十大板”的息事宁人都不是办法,要定分止争还需立规明矩,让广场舞在遵规守矩中“文明起舞”。近年来,随着对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认识不断加深,一些地方出台了不少支持鼓励性政策,广西、江西、安徽、北京等地以地方立法或规范文件的方式,从场地选取、时间安排、音量分贝等方面为广场舞立规矩,让广场舞在安定有序的前提下健康、文明发展,力求避免野蛮生长,实现健康与文明齐舞的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广场舞的问题日积月累,根治解决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立规明矩,更要遵规守矩,广场舞不仅事关个人身体健康,也事关他人生活利益,更是事关城市文明、社会和谐。对于“漠视”“践踏”规矩的行为要敢于批评和惩处,让广大人民群众养成遵规守矩、文明健身的素养和习惯,让广场舞在遵规守矩中“文明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