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解孔子(一)
《论语》一书蕴含的思想是博大而深厚的,经过两千多年的穿越,至今还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因为孔子认为:所谓的“学问”,既不是指文学水平的高低,也不是指知识渊博,而是指做人做事的学问——做人到位,做事正确。古往今来,不会做人做事的人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不会做人做事的人注定是失败的人生。很多没有高学历的人能成就一番事业,不无和他做人做事成功有关系。用当今时髦的话讲,《论语》实际是一本提高人情商的书。所以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这本书还闪耀着光芒的原因所在。
《论语》是中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书中记录大部分是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也有其学生的对话,全书共二十篇。通过《论语》中孔子和学生的对话,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的教学方式和鲜为人知的一面。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发现孔圣人既是一个严肃的长着,也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
相传孔子著书鲁国史书《春秋》,在讲述历史时,因政治环境的原因,阐述某些事的时候,暗含褒贬,委婉而微妙的表达自己主观看法,后人称之为“春秋笔法”。因此,孔子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多读多温习,才能彻底领悟“学问”。
《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第一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果依照字面翻译如下: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种有修养的行为吗?”温习功课和朋友过来还有和不生气是种有修养的行为扯到一起,感觉风马牛不相及,让人读起来一头雾水。实际孔子是在强调,读书一定要多读多温习,这样才能完全弄懂,才会有收获。完全弄懂后那种感觉和很久没见面的远方朋友来看你一样开心高兴。而其他人不明白你的这种愉悦而生你气,你一点不责怪他,这行为和君子行为一样,更值得开心。孔子实际在举一反三,告诉学生读书读懂读彻了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