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9 三百八十九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14.43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语音整理
这一章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物——原壤。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小时候的玩伴。我们知道,孔子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他自己都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就是说,小时候因为家里比较穷,啥粗活都会干。这个原壤可能就是那个时候的玩伴。大概读书不认真,学习也不太好,上不了大的台面,孔子虽然已经是学术明星但是始终都和他保持着一种友谊。
他们之间的这种友谊,在《孔子家语》中有一段记载,“孔子之旧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将助之以木椁。……及为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遂歌曰:‘狸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之隐佯不闻以过之。’”就是说,孔子他这个朋友母亲去世了,孔老师赞助了一套棺椁。而棺椁在当时又是价值比较昂贵的东西。像孔老师的儿子孔鲤去世的时候,有棺而无椁。颜回去世的时候,也是有棺而无椁。这种情况下,孔子送给原壤的母亲一套棺椁,可见两个人的友谊还是比较深的。但是孔老师把这套棺椁送过去的时候,原壤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他敲着这个棺木说,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用歌声来表达我的情意了,随后就拉着孔子一块儿唱。这把孔老师当时弄的非常尴尬,只好假装没有听见,起身离开了。所以,后来子路就批评老师,说这个原壤的行为,太荒诞不经,你以后不要再屈尊降贵和他交往了。
原壤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相关的史料都没有详细的记载。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粗鄙之人,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方外圣人,一直都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些都不重要,不影响我们对本章的理解。
我们来看文本。“原壤夷俟”,“俟”就是等。就是有一次孔子去看望原壤,原壤就等他,怎么等呢?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像个野蛮人一样。古人上穿衣,下着裳,在裆里扎一个宽布带,所以古人不同的坐法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形象。其中无礼的坐法,叫箕踞,就是两个腿岔开,就地坐着。这个坐法虽然最省力,但是也最无礼。原壤大概就是这个坐姿等孔老师。
孔子看到原壤这个样子以后,就骂他“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孙”通“逊”,就是谦逊有礼的意思,“弟”通“悌”。孔老师见了他这个坐姿以后,气不打一处来,说你这个人,小时候就不懂礼节,长大了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注意,“无述”不是没有什么可说的,而是没有什么可夸赞的地方。就这样儿混了一辈子,一把年纪还不死,真是像个贼一样。
这里边孔老师的逻辑是不是有问题呢?老而不死怎么就是贼了呢?实际上孔老师是在说,你在虚度光阴,于国于家都没有啥用,也没有啥贡献,浪费了那么多粮食。
孔老师在说这些难听话的时候,手上还有动作,“以杖叩其胫”,“胫”就是小腿。孔老师不仅在数落原壤,还拿自己的手杖敲击他的小腿,那可见是真的生气了。
我们知道孔老师对于弟子要求很严格,但是很少动手打弟子的。我们还记得他因为宰予昼寝,骂他是朽木、是粪土。最狠的是骂子路,不得其死。但是没有动手打过任何一个弟子。但是在这里,对于原壤不仅骂,而且还动手打。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孔子和原壤在开玩笑,在逗乐。但是我不这么想,因为孔子他一直都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很少与人开玩笑,在这里恐怕看原壤这种坐姿,确实让他比较生气。但是毕竟两个人是发小,从小一起光屁股长大的那种,再生气也无可奈何,只能“以杖叩其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