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子一天一天过,像是被生活无意识地推着走。当爬着楼梯觉得累时,当皮肤变差时,当写文章写不出东西时,才惊觉那些运动、饮食、读书、日记等习惯一再被搁置。
尽管工作上的知识在长进,工作以外的生活,却在停滞。
毕业前,男朋友会拉着我去操场,无论如何也要跑一跑动一动;也会在我面前放上几本书,说这些不错,让我看;以及,拉着我进007,让我跟着每周写一篇文章。
毕业后,分隔80公里的距离,不近不远,各自忙起来,一两星期见次面。以前的习惯现在看来是松懈了许多。
回过头看,发现自己总缺少点“主动”。抱着没有排斥的心理进入,也就这样做了下去。一些习惯一旦失去了监督和带动,还是会松懈下来。
这是一个主动与被动的问题,或者说是,自律与他律的问题,以及,动力与压力的问题。
做事一旦被动起来,往往伴随着压力的产生。
不过压力也是个好东西,在还没有足够的自觉性时,会逼着你前进,只要是在做着正确的事,依然能够获得进步。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弱点。
首先,有多少正确的事是由于披着被迫的外衣,而被耽误?例如家长告诫小孩要学习读书,甚至到了逼迫的程度,而小孩一再反抗,反抗学习乐器,反抗课外补习。
其次,一旦失去了监督和带动,很快便泄了气。
最后,焦虑和压力的体验并不好,甚至在本该专心投入的时候还要分出精力与焦虑和压力做斗争。
相比起来,主动才更是走得长远的方法。他律只是一种手段。即使看似是别人交代的任务,也要识别是否是对自己有益的事,然后,化被动为主动。“我知道这个好,所以我想这么做,即使你不叫我,我也会去做。”我想,这才是对自己更有益的方法。
我感到自己常常在做别人给我的任务,导致焦虑和压力环绕身边。其实一旦换了心态,感受可能就不一样了。
我开始羡慕率性的人,羡慕首先考虑“我想要什么,我就去做!”而不是“我能不能做?”然后才是“我想不想得到”的思维方式。
在下次做决定的时候,我需要想明白一个问题:“是外在的压力让我选择这么做,还是我的内心告诉我,想这么做?”将注意力更多地用在自身提升上,按照自己的步调,一点点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