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个事儿:桂阳太守赵范投降后,摆了桌酒席请赵云,吃饭的时候还跟赵云结拜兄弟。那时候赵范有个长得特漂亮的嫂子叫樊氏,吃饭的时候被赵范叫出来招呼赵云。美女嘛,向来喜欢英雄,更何况赵云可不是一般的英雄,樊氏一眼就看上赵云了。这期间,赵范就趁机想把自己嫂子介绍给赵云。
赵范解释说,他哥已经走了三年了,嫂子现在一个人在家守寡。这样下去总归不是个办法,所以他平常也老是劝嫂子再找个好男人嫁了。可嫂子说了,得碰到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男人才行,她才改嫁。一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三要仍是赵姓。
赵范又接着说,刚开始听到这三个条件,就觉得不太可能,天下哪有这么凑巧的事?如今遇到您,赵云,才恍然觉得,这三个条件简直就是为您量身打造的,所以特别提出这门亲事,并表示“愿陪嫁资”。
那么,赵范提出的樊氏改嫁“三个条件”真的是樊氏提出来的吗?还是赵范特意可用来框赵云的呢?
我认为,赵范说的这三个条件存在明显疑点,其真实性存疑,更可能是赵范为政治利益而设计的政治联姻手段:
第一,条件设定的合理性存疑(太过巧合)
樊氏提的这三个条件(能文能武、名声传遍天下;长得好看、威风凛凛;还得姓赵)太苛刻了,而且感觉就是冲着赵云去的。特别是“必须姓赵”这一条,在那个时候社会上可没这种强制的要求,反倒显得特别故意。赵范这个刚投降的桂阳太守,急着把自己的地位稳住,而赵云是刘备手下的重要将领,赵范编出个“天作之合”来,想拉拢赵云,他的心思太明显啦。
第二,按时间推理存在矛盾
樊氏的老公是在三年前死的(大概 205 年那会),这时候的赵云还没因为打仗出名呢。要是樊氏真有这个想法,为啥早不说?偏偏等到赵云攻打桂阳的时候才提出来,这更像是临时瞎编的理由。
第三,赵云的拒绝理由
赵云拿“结拜兄弟”当借口拒绝了,管樊氏叫“嫂嫂”。可在东汉末年,结拜兄弟算不上真正的亲属关系,这理由太勉强啦。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赵云不想因为私事影响政治上的大局,而且他觉得樊氏改嫁有失节的问题(虽然那时候寡妇改嫁挺常见的)。
你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