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

            此刻,谛听内心。

          你的生活,会塑造你的容颜和气质。心相就是面相,你是不是“真”,问心即知。心中能不能风轻云淡、爱心普照,这无关外界如何,即便风雨如晦,也自可升起信念的太阳。是否带着格局、带着情怀、带着目标、带着思想去做事,这关乎一个人的心灵品位,关乎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融入一种宏大的境界,与干什么职业无关,倾情付出的人都会在事业中自我陶铸出一种精神相貌,在勇于付出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自我实现,这是自我提升的源动力。所见无他,皆为“心景”;窗外无景,唯见自心。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遇到什么样的景,看到什么样的人,是为“吸引力法则”。孔子观人三层次——“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从人的行为上看(也可以说是从其周围人的品性观察),可以知晓他的为人处世;从人的动机上分析,可以洞察其品性与素养;再考察他心安何处理得何方,就可以全面评价一个人。为让我们的内界光亮,我们要吸引好的,让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氤氲”周身,如此这般,我们内心不成为一个正能量的文化场都难。你发出的思想电波浸润着自己,也影响着他人和世界。我们在思想的世界里,就应该尽量将自己的思想电波调到“积极的频率”上,借以吸引好的思想电波,避免不良的思想电波的侵袭,同时保持一种“高能”的精神状态,积极听从使命召唤,坚守炽烈的情怀而不知疲倦。

      “ 如何建设心灵,让生命焕然一新?”

——“管理好自己的心、建设好自己的心,生命就能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房涛老师如是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心是道之源,道是德之本,德是事之根,所以,问其心就知人生可以达到的高度。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道者,路径也,无论大自然的道路,还是社会学的方法道理,抑或技艺、技术等,无论你认知与否,“道”都在“那里”。“德是心的一切妙用,是道的体现”,如若拥有宽厚的品德,往往就能成就广大的事。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人生和事业。问心,启道,培德,成事——这是“心学”。

          教育是问心的事业。南城人,怀梦远行,心怀高格,用“好人文化”构筑亮丽的心空。近几年来,南城人的义工文化,颇有一番温度在。“春雨行动”润泽一方,为一方热土上的孩子预约美好的未来;“夏送清凉”清风徐来,“小荷学堂”的义教活动为留守儿童创办一个多姿多彩的夏令营;“丰收计划”硕果飘香,让金秋收获的气息萦绕在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暖冬行动”,让“红心向党、爱心扶贫”在寒冬中温馨“绽放”。南城人,在做如此“走心”的教育,焉能不走向美好?


金辉 凌晨四点于扪心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