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的解译

遥感图像的解译是通过遥感图像所提供的各种识别目标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推理与判断,最终达到识别目标或现象的目的。但是遥感图像所提供的信息是通过图像的色调、结构等形式间接体现的,因此我们解译一幅图像需要用到一些背景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区域背景知识和遥感系统知识。


所谓背景知识,指所要解译的学科的知识。若针对图像中的农田、植物等进行解译,需要了解各种农作物的形状、物候期等。所谓区域背景知识,指区域特点、景观特征等。如南极洲有终年不化的冰盖;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东方明珠塔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之一等等。遥感系统知识则是最基本的,涉及到图像的形成原因、不同传感器的成像波段和图像特点等。


其实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图像很多,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在各类新媒体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遥感图像,因此初级的目视解译也不是很困难的事。但是在这边还是要重点提一下遥感图像的解译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看图有哪些区别。一是遥感图像通常为顶视,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手机、摄影机等的照片是普通透视;二是遥感图像很多的成像波段并不仅仅是可见光波段,因此许多的图像特征并不符合我们的常识,在解译时会产生一定困难;三是遥感图像通常以一种我们不甚熟悉的比例或分辨率体现地物。因此遥感图像的解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


遥感图像的解译可以看作是遥感成像的逆过程,主要有两个途径: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处理。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但是由于人工目视解译真的是很浪费人力和时间,目前的发展趋势以第二种为主,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也在不断进步。


遥感图像解译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图像识别、图像量测和图像分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