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看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一句很有感触,意思是“因为(我的)心中足有快乐的事(读书),(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抛开整篇文章的主旨不说,就针对这句话,我有自己的想法。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读书,在宋濂看来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为了功名利禄。我们知道从古至今,大多人读书,都是为了功成名就(当然也有不是的人),从此,读书带有了功利色彩。即便现如今,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很多人明白,我们读书学习不能带有功利性,应该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核心;知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多读书,即使吃穿比不上那些有钱人也无所谓。
但是,这归根到底,不还是为了生存?当你不断读书学习为提高自己的素质时,你不就是在攀比,以实现超越别人的优越感?当你在不甘别人的吃穿而努力读书时,这不是就掺杂了你也要有朝一日过上锦衣玉食生活的私念?所以,真正做到读书使我快乐,因快乐而更愿意去读书的人有几个?而在此基础上,又做到充实自我,为社会倾尽所能、奉献自我的人又有几个?
在这篇文章中,对老师如何与学生相处,我也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有的人认为严师出高徒,而我认为应该分阶段。中小学,师生应该是民主的,而随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成熟以后,教师应以严谨严肃的治学态度授学,而不是随随便便。
我在学校目睹过一事,一院长可以说学富五车,发表过很多文章,我刚开始很是崇敬,每次见面都是毕恭毕敬。直到亲眼见到,我们在讨论论文时ta在跟一学生调侃,虽然说话也没多出格,但是ta在我心中的形象轰然倒塌。当我们怀着虚心的态度去求学时,这无疑让我大跌眼镜。我记得我回去就写了个随笔,很有感触,内容是这样的:“古有潘安之掷果盈车,有但观罗敷而忘情失态,是以古者既有好美物之例。 窃以为此非仅因其貌,犹以其有才乎。然今之世但以其貌而可易多,今所见岂非此意乎?”
喜欢就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简书(同名)“小貞不定时的日常放送”,非营销号,只是借助平台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喜欢的朋友关注哦
今天在看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看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一句很有感触,意思是“因为(我的)心中足有快乐的事(读书),(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抛开整篇文章的主旨不说,就针对这句话,我有自己的想法。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读书,在宋濂看来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为了功名利禄。我们知道从古至今,大多人读书,都是为了功成名就(当然也有不是的人),从此,读书带有了功利色彩。即便现如今,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很多人明白,我们读书学习不能带有功利性,应该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核心;知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多读书,即使吃穿比不上那些有钱人也无所谓。
但是,这归根到底,不还是为了生存?当你不断读书学习为提高自己的素质时,你不就是在攀比,以实现超越别人的优越感?当你在不甘别人的吃穿而努力读书时,这不是就掺杂了你也要有朝一日过上锦衣玉食生活的私念?所以,真正做到读书使我快乐,因快乐而更愿意去读书的人有几个?而在此基础上,又做到充实自我,为社会倾尽所能、奉献自我的人又有几个?
在这篇文章中,对老师如何与学生相处,我也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有的人认为严师出高徒,而我认为应该分阶段。中小学,师生应该是民主的,而随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成熟以后,教师应以严谨严肃的治学态度授学,而不是”称兄道弟“。
我在学校目睹过一事,一院长可以说学富五车,发表过很多文章,我刚开始很是崇敬,每次见面都是毕恭毕敬。直到亲眼见到,我们在讨论论文时ta在跟一学生调侃,虽然说话也没多出格,但是ta在我心中的形象轰然倒塌。当我们怀着虚心的态度去求学时,这无疑让我大跌眼镜。我记得我回去就写了个随笔,很有感触,内容是这样的:“古有潘安之掷果盈车,有但观罗敷而忘情失态,是以古者既有好美物之例。 窃以为此非仅因其貌,犹以其有才乎。然今之世但以其貌而可易多,今所见岂非此意乎?”
喜欢就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简书(同名)“小貞不定时的日常放送”,非营销号,只是借助平台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喜欢的朋友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