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非主流叙事的标本。
我是一个女儿,也是一个母亲。摸着心讲,以女儿的角度,我愿意养着父母,绝没二话。不管Ta瘫痪也好,不管Ta 失能失智也罢,但以母亲的角度,如果余生就只能拖着孩子的后腿让他踽踽难行,成为子女的负累,我不愿意继续苟活,不愿没尊严麻木的熬着,然后所有人身心疲惫,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年轻时过好每个当下,到了差不多的时候体面的告别世界没什么遗憾,并不想赖活着。
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不是资源很好或者自身非常出众,一个普通人,想要体面的活着,就已经很难了。既然说爱孩子,就要替孩子考虑。我和我的孩子不存在谁欠谁的,我生他养他育他,本是我所愿,我不需要他感恩,所以不存在他要“还”我。
很多人生孩子,不是因为夫妻恩爱想要爱情的结晶,不是因为想体验一个生命诞生成长的奇妙过程。只是单纯的为了“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给孩子的只是“多双筷子多只碗”的散养,其余都不管,只想着说没有子女养老多么的艰难等等,就是把亲情当做了交易,是一种“美德”绑架。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谈养孩子的好处,这种计算好了收益的付出,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张嘴都是道义,满纸都是交易,这很无耻。
自发的孝顺是美德,被迫的孝顺就是无耻。
我打算到70岁以后就委托律师立好遗嘱并公证好,如果碰到失能或失智的情况放弃抢救治疗,早点离世,现在只希望安乐死能早日被法律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