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从去年开始断断续续地写,今年要继续写下去,争取写到100辑。
把这个系列在豆瓣上做了一个豆列,如果想看之前23篇故事的,可以移步到这里:http://www.douban.com/doulist/37809745/,以后新发的文章也会同步传过去。
如果工作在大公司,恰巧又在一个大办公室工作,那就有意思了。办公室被分成了大小等份的格子间,每人一个隔断,说是隔断其实是开放式的,只有三个边被围了起来,另个边直接与通道相连,每个人都有适当的隐私,也有适当的公开。我喜欢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工作,彼此之间不过分亲密,也不太疏离,所有人都保持着刚刚好的距离。
在这样的隔断里,可以抽空吃个水果、喝杯咖啡,既不打扰别人,也可以享受那一刻的轻松。朋友小曼,他们的办公室是绝对开放式的,唯一能隔开的彼此就是电脑,但电脑屏幕太小了,有时连对方的面容都清晰可见。那时她正怀孕,按照书本上说,每天都要补充水果。所以,她就带了大大小小的水果来到办公室。每当她要吃个苹果时,就看到对面张姐笑眯眯的眼,她知趣地拿一个给张姐,张姐略作推让后,就安心享用了。她只带了两个,任其他同事把她吃苹果的声音当作了噪音。每次她最多带两个,不是她不想多拿,再多实在是有些不堪负重。张姐在苹果的滋润下,脸色也越发像苹果了。小曼对这种毫无隐私的办公室深恶痛绝。
在诺大的办公室里能留有一个自对自由的空间其实不容易。我呆过一个最狭小的空间,不大的办公室,挤得满满的都是人,如果一人想起身,另一人都要稍微避让才能保持通道畅通。整间办公室只有一个小小的窗户,窗户小的像一面墙上的一个手印。冬天还不敢打开,否则坐在周边的人受不了寒气侵袭。那一扇窗户几乎成了办公室的免费福利,不时有人站在窗前,呼吸一下空气。其实窗户紧临马路,换进来的气未必新鲜。
有次在朋友群里,有人提议抬头看看蓝天,我回复:我抬头看到的只有墙和人,群里能看到蓝天的人顿觉得高大上起来。
在如此逼仄的空间里,如果有人再患上感冒,这是扩散病菌的大好时机。有次邻座感冒了,不停地打喷嚏,他开始还歉意,后来连说歉意的空都没有,因为喷嚏太频繁了,一张嘴就是此起彼伏的声音。据说喷嚏的时速高达160公里,相当于一辆超级跑车在高速路上狂奔,喷嚏就这样在我身边以超级速度疾驰。他的喷嚏声响彻整间办公室,有人在MSN上给我发信息:打把伞吧,有点作用。我实在没有勇气打伞,只好鼓足勇气对他说:要不到外面透下气?他知趣地去了外面,一路同行的还有渐行渐远的喷嚏声。周边的同事纷纷站起身,借着活动筋骨的机会给杯子换水。
现在,办公室升级成了最高配,在闹市区,还有风景可看,每天都能看到窗外美丽的风景,不禁心生感慨,在如此美妙的环境里,如果不努力工作,不是白白辜负好时光吗?这时临座的下午咖啡飘过来,还是一贯的香味,一贯的浓度,虽然不喝,对这味道也熟悉无比,如果哪天没有,倒像少了什么。
办公室实在大太了,中间还有隔断和机房,基本看不到对面。有次假日来公司加班,打开门,诺大的办公室只有我自己。突然,一阵鸣叫声传来,此时的我正全入投入到工作中,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倒吓了一跳。这声音有点像消防预警,不禁紧张起来。我快速地查看了办公区,还好未发现险情、安然无恙。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待静下心来,听出声音是从一个角落里传过来。顺着声音找去,原来是一位同事设的闹钟声。这个时间可能对他有特殊意义,今天是周末,估计忘关了。发现了声音源,这才算长舒一口气。
因在高层,每隔一段时间公司都会做一个安全培训,让大家注意办公安全。警钟长鸣的后果是,许多同事和我一样成了关机强迫症。下了班,没走多久,就突然想起了电脑的电源——关还是没关呢?越想越不放心,只得折回来看个究竟。大多数甚至百分之百电源肯定是关了的。把这件事当笑话向同事讲,没想到许多人和我一样,都是如此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