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什么是善良?
我们不妨先从远古看起。看看能不能找到点什么。
一 。什么是善
从甲骨文开始的一个人看到有羊到金文的两个人看到有羊是一种进步,独乐不如众乐。
然而,就其本原之义,起初可能是烤羊腿了,在远古时,要能吃上这个,太幸福了。在这之后,在金文中一个人能够分享美好的东西给其它的人,这种感觉,是“善”这个字字义的开始。也是一个先有原始意后有高级意义的文化演变的缩影。
2.什么是良?
良的原意是两条走廊中间的衔接部,用一个中间部,使得走廊从的局限被打破了,良的本意,就是这种感觉,这是一种智慧。
后来,在这之上,引申出了“好”的意思(好是一个女子抱着个小孩,生了儿字,真是“好”事)
我能说“良”中还有智慧的意思吗?
3.什么是善良?
如果我们把“善”和“良”这两个字合起来,我们起码可以得到的原始意义是:善良是与人分享的快乐。
或许,这样说不能尽解善良的原意。
当然,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还可以这样说:
善良是容人之行。
善良是爱人之德。
善良是助人之道。
这些,不都是智慧吗?
第二章 我们能培养出善良天性的孩子吗?
这触及到善良的本质。
人生之初如一张白纸,我们需小心呵护。
善良是一种心智模式,是每个人生下来后在父母、兄妹、亲戚、邻居等等所有接触到的文明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反应模式。
善良就是“我也好&你也好”的心智模式---这是一种主动互利模式。
还有一种充满戒备的善良是“你好&我也好”的心智模式--这是一种被动互利模式。
善良不是恶的反面。
恶的活动自有其逻辑。
恶意就是
你好,我不好的心智模式---对立、破坏模式
你不好,我不好的心智模式---惩罚、破坏模式
或者你不好,我好的心智模式---竞争、对比模式
当我们透过这种模式去观察自我,你能看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显然,要想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性,最起码需要先提供可以观察、体验“善良”的初始环境是,而父母是第一先天环境。
所以,父母如果能以“我好,你好”的模式与孩子交流,并形成这样的生活习惯,或许,我们渐渐可以从孩子身上发现善良的天性。
第三章 什么是“我好,你好”的心智模式?
你好我好的常见模式
【模式一 母子视角】
优:我给你个糖,你把衣服穿上好吗? --优 (我好,你也好)
次优:你把衣服穿好,我给你个糖!(你好,我也好)
恶:你不穿衣服,我就不给你糖&我就揍你(你不好,我不好)
【模式二 同龄视角】
优:我的玩具给你玩会,你的玩具给我玩会,我们换着玩好吗? (我好,你也好)
次优:你若是把你的玩具给我玩会,我就也让你玩我的玩具 (你好,我也好)
恶:我的玩具比你的好玩!(你不好,我好)
恶:你不把玩具给我玩,我就揍你!(更差的是,见到想要就去抢)(你不好,我不好)
恶:破坏别人的东西(不让你有好东西或者是比我好的东西) (你好,我不好)
【模式三 父母视角】
作为父母,我们相互之间是否可以修正到“我好,你好”的关系模式上来?不要再互相伤害,只有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我们可不可以告诉身边的人,增加、壮大这种生活状态的存在?
我们能一起来探索这种生活模式吗?
-----------------------------------------------------------------------
编外一则--解我与无我:
什么是我?什么是无我?
我是一个人拿着叉子站在那里对着外界说,这一片地方,是“我”的,谁要拿,就叉谁。
就是这样,即使今天的文化背景下,“我”这个字,多数时间依然代表着每个人内心指向全世界的一把叉子。
我们能放下这把叉子吗?无我的人,就是没有叉子的人。懂得分享的人,手里也是没有叉子的人。
-----------------------------------------------------------------------------
续一:
问1:善良的人会爱自己吗?只会分享会不会太啥子了?
答:你喊其它人来一起吃烤羊腿时,你没吃吗?如果你不吃会饿坏,你应先吃点。可怕的是,许多人宁可吃撑了,也不会想到其它人,不是吗?更可怕的是,一些人放着浪费掉,扔掉,也不会想起甚至是身边的亲人还没饿着,更不会想起街上还有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我知道 ,我知道,你不是这样的人,是吗?
问2:善良不是天生的吗?
答:那是哪个神仙大人这么恶毒?店家,我要双份的!
不好笑吗?人类的命运谁来主宰?我们连自己都管不住吗?
问3 :没有了~~~要有,在下面点赞后提问^_^
答:.......
------------------------------------------------------------------------------
据说,看到有意义的文章不回也是一种“你不好,我好”的模式,是不是这样呢?
欢迎大家来讨论我们身边所见到的 “我好,你好” 的行为例子,我们见的例子越多,就越明白这条路的宽广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