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未完待续,就要表白#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我的大学第一年是在一个军事基础教育学院度过的,它位于灞桥区,又临着灞河,我们便都把它叫灞桥,那儿很苦,可我却一辈子也忘不了它。
也许是我当兵之初在那里埋下了最清朗的青春时光,或许是那里有着我十八岁藏下的最疯的堕落和最狂的张扬,而今忆起,所有的所有似乎全都像是用柔顺剂清洗了再清洗,干净的味道,就像是夏天的味道。
灞桥拥有最特别的四季,春天有它的漫天飞雪般的柳絮和那阵阵的樱花香,夏天有它狂妄的暴雨和雨中赤背扑打的我们,在雨中飞奔再嘶吼几声,天地似乎都不在眼里,秋天是那满地的金黄,冬天便是那初雪的惊喜和哪都不去的温暖。
只是对于灞桥的记忆似乎永远都停留在夏天,也总是在夏天。这并不是我不爱它四季的缘故,可能我是在夏天来到这里,又在夏天离去,也可能那儿的夏天远比其他的季节更久一些,那时,太阳似乎总有空出来,循规蹈矩的日出日落,亘古不变……洒下万丈金辉,并不刺眼……
那儿的记忆没有蝉鸣的聒噪,没有小虫的喃呢,安静的像是在播放默片,但我确定那仍是夏天,因为它不乏生机……那儿有的是拔草时突然窜出来的一只惊慌失措的小老鼠,被我们追赶的无路可走学起了爬墙,有的是射击场上成群飞来的麻雀,又忽地稠密的飞去,有的是后院隔墙的农家小楼上不时飞下的几只肥鸽还娇羞的不行,有的是那只总是卧在广场上仰望太阳的老狗,他们说它是太过伤心,我却觉得它定是喝醉了酒,沉醉在那场终日不醒的轰轰烈烈的梦里,还有那只温顺的像是有灵性,不知陪着我们度过了多少个夜哨时光的猫,毛色也是金黄,和那儿一样。
我每年总是惯例性的忆起那的一点一滴,我忘怀不了那儿的刹那风光,更割舍不了那段我们一起惺惺相惜携手并肩的青葱岁月。我们本是五颜六色的来自五湖四海,我们在这换上了橄榄绿,扛起了一道杠,我们的十八岁囚在这里,现在我感觉用陷似乎更恰当,我们真的沦陷其中了。
我时常会怀念那时的天很蓝很纯净,也许只是心境作怪罢了,怀念那时跑完五公里含着狗尾巴草躺在草地上一起看云卷云舒,怀念那时爬完战术后在树荫下谈天说地,拿个小木棍在泥土上画一些各种神魔鬼怪的东西,怀念那时大家集体劳作拔草的样子,怀念练器械的时候大家互相攀比研究各种新奇的玩法,怀念尘土飞扬的煤灰跑道上挥汗如雨的我们。一切都是在太阳底下,一切回忆起来都被时间裹上了一层暖黄色,透着甜而稳妥的樟脑香。
有人曾说最痛苦的经历往往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就像你那咒骂无数的高三,上了大学可能也就只剩那校服上的洗衣粉的清香,和沙沙的写字声了。可能正因如此灞桥才这样深深的扎进我心里。当过兵的可能更理解新兵的日子,多是痛苦,我清楚记得爸妈送我来这分别的时候,父亲默默的一个转身,和母亲毫无掩饰的两行热泪,后来在无数个难以为继的夜里,我也清醒地知道以后的路就只能靠自己一人向前走,我还记得军训时深夜里曾被痛醒,可又是一种怎样的痛能毫不留情活活将人从梦里揪出来我是怎么也道不出了,大抵所有的痛苦都是难于记忆的,你很可能记得曾经着实痛过,可那痛苦的力度究竟有多大多强烈却又那么难以言喻。离开那里之后,我也总会问自己,为什么那段这么难这么想逃离的日子,却在日后成为最美好的时刻呢。我们就算变成了不善回忆,认为往事百无用处的人,却也忘记不了那的点点滴滴,或许是时光吧…揉碎了一切,就连曾经锥心的痛苦也被撵磨的毫无棱角变成了回忆中的一份美好。
灞桥如今已成了一个废院子,荒废如野地,一片萧瑟,甚是狼藉。那些曾被我们拔了一遍又一遍的执拗的野草现在总是偷得空子肆无忌惮的长有数丈高,落叶也不知积了有多厚,层层叠压丝毫不给彼此喘气的机会,院子仿佛又回到了它多年前的样子一个荒芜颓废的坟场,其实我离开这里到现在不过只有半把光景,而如今竟清冷成这般模样,不大的院子萧瑟起来竟还有种空旷辽阔的气势,想起开始我还嫌它小,小到装不下我的雄心,现在我才明白,其实它很大,大到装下了我的一切,容下我对兄弟的情分,纳下了我对橄榄绿的爱。
我曾在不同的地方播撒过记忆,有些也着实令人刻骨铭心,奶奶家诺大的一个鸡场,后来因为得了禽流感而败落,外婆家旁的葡萄园,那可真是我儿时的乐土,还有母亲带我租住的小院,我还在那儿平生第一次见了彩虹,不过第二次就又是在灞桥了,雨过天晴天空上出现了两条,但灞桥于我而言可能更像是扎根在灵魂深处,反反复复让我无法割舍的地方。
记得史老先生曾在《我与地坛》里写到:“我会怎样的想念它而不敢梦到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或许对于灞桥这个地方,当我忘了它的时候,我也就忘了我自己。
灞桥灞柳,未央未留,长乐未央,到底是没能留得住。如今,我从那里搬到另一个更大的笼子里去,我开始像老人安土重迁般的不愿离开它,我开始偶尔会去想它,再后来拼命的去想它,想它往日的种种曾经,忆起它风花雪月的过往,还有那些风花雪月背后我们那长长的故事,长的让春天路过了夏天,长的让我们的年少不再轻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