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一故事丨徳馨亭

一路一故事I德馨亭

从孝子祠至郎氏宗祠这段路称之为“祠前路”,在祠前路前,有一座建在水池上的亭子,曰“德馨亭”。关于这水池和亭子,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以前这里没有亭子,只有一个水塘,塘边上有一株杨柳树。当年祖先建村是,为了防止洪水灾害,选择远离杨溪的地段筑室而居,为了解决饮用水困难,村民们在自己家旁边挖掘了一个个水井,井越挖越多,鼎盛时期达到72个。人多,井多,大量汲取地下水,遇到干旱季节,井水就会干涸。为此,义干人在后坑坞纪墙门前修筑堰坝,把清澈的溪水引到村里,涵养水源。从母鸡蛋流经韩坟山脚,至清堂前,一路从东边经南仲弄、中兴路至新祠堂折回到水塘,另一路从西边绕道经郎氏宗祠注入香火堂前的水塘,自此,无论春夏还是秋冬,一年四季井里从不断水。

水塘中的水除了滋润土地涵养水源外,这有几样用处,一是洗涮浇菜,二是用于救火。以前村里的房子都是木结构的,烧饭取暖大都使用明火,因此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上世纪40年代末,香火堂发生火灾,池塘里的水取光了,再到200米外的杨溪取水。上世纪80年代,村里开始建造自来水,先是在石塔山上建了一个大水池,在展桥下打了一个大井,抽水供应全村的自来水,后在后坑引后坑水供水。

  有了自来水,村里引水的沟渠设施不大有人管了,再后来村里要拓宽道路,铺设了下水管道,把水沟填了,昔日的清水塘成了污水塘,一到夏天蚊虫苍蝇成群结队,水塘变成了卫生死角。

2007年,在新农村建设中,在治理脏乱差的过程中,村里派人将水塘填平,并在上面建成了"德馨亭",亭子6米多高,有6根柱子,6个翘角,座南朝北,正上方有"德馨亭",两边柱子上有副对联:近观亭台接天色,远听琴声和鸟声。

据原来的村主任介绍,取名来源为刘禹锡《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句,当然,这里的"德"有着特殊的含义。据传,当年陈孝子斗龙公六年寻母负母归来时,就在这里,斗龙夫妻俩帮老母亲在杨柳树下池塘边上洗了脚换上新鞋子走进陈家墙门的。所以这里的"德"就是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孝子公的孝行传遍天下,真的是声名远播。

2017年在村落景区建设中,又把亭子周围的填充物挖掉,重新注入清水,还设计了小品,放养了金鱼。这水榭亭台成了杨溪一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回来,晚上和老爸一起跟车,送亲戚回家,夜晚,风大,夜黑,路难走。但是一路上依然一如既往的顺滑流畅。老爸踩油门,...
    闻墨观香阅读 1,319评论 0 0
  • 茶叶的保健作用 毋庸置疑,茶叶具有非常出色的保健功能。不过,我经常看到许多不知真假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转来传去,把...
    知鱼茶室柯永旭阅读 3,647评论 1 3
  • 想站在台上的一分钟,真是台下的十年功,一直连普通话都说不准的我怎么敢想自己能成为一个主持人,有时候真的是想想...
    YeCheNg_aca1阅读 1,573评论 0 0
  • 我心爱的小豆芽从我身边溜走,我感到悲痛和不舍,毕竟晓豆芽在我身边三个月,我有了孕期的各种反应,小豆芽和我们家人缘份...
    阳光摩登阅读 3,5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