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死不如赖活着

找了几句话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好死不如赖活着

相反的道理,却拥有它们各自的追随者,那么绝对的真理在哪里,正如牛顿三大定律,从绝对正确到拥有它们的适用空间和范围,苏格拉底曾经问一个人,善恶的分别,最后的答案是善恶之间如果不去添加一个前提区间的话,就会成为相互交织的两种抽象概念。

老子提出了太极的观点,当哲学的认知观到达一个高度的时候,是有无相生的境界,而到达有无相生的境界之后,便是无为而治的坦然,而真正的现实主义(包括所谓的理想主义)都是在追求有为,而两者的根本矛盾和冲突是的目标目的不同,而大多数人宁愿臣服于“有”的价值观,但是大的方向上,二者是无可比较的,默认为相等。人力不可扭转。

文章几千字,谁都可以写的出来,写得人开怀大笑简单,写得人感动落泪容易,但是写得人五味杂陈腹中生,难以言说出来的触动与感情,才是真厚重。

曾经有人批评余华的年纪越增长,他的文字和文笔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带有锋芒与犀利了,是不是被世俗磨没了,但是余华意味深长的说,一个作家,年轻的时候总是想要去挑战些什么,赤裸裸的把事物表现出来,才够合理,但是随着写作生涯的渐渐增长,懂得了平淡的语言,平淡的事件,才是文章。

有一次和几个朋友走在路上,我走在前面,后面几个人在讨论谁是文艺青年,或者用读过的诗词来评判,或者用说过的话来评论,或者用写过的文字来评判,当我一回头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能感受到我内心有一阵不屑出来(我这样的行为很不对),现在越来越到了喜欢用文字去定义文艺的时候了,也到了用“华丽”去定义文学的时候了。我不算懂行的人,但是自我认知,应该不是这样的。如果你在读一首诗,你是在感叹他写得好,而不是写得美,那么你一定不算读诗,如果你学习去读名著,你得到的是脱离于最“卑微”的生活的所谓的大彻大悟,那么你一定只是在读。

小时候洗澡,妈妈怕我着凉,总是把水弄得很热,当我把手伸进水里的时候,很疼,每种疼痛是不一样的,有刀割的手痛,有烫得手痛,有摔得手痛,有冻得手痛,那时一瞬间,我可以感受到,极热与极冷所带给人的感觉竟然这么相像!我也猜测,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如果他们分别奔向两个极致的时候,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是没有标准可以让他们来比较的!就好像正无穷与负无穷一样,在现实意义上,他们在无法比较的层面上,可以认为相等。

这个假期看了柴静的《看见》,很多内容很吃惊,有两个部分让我有那种发自肺腑的恐惧,一个是《双城的创伤》,一个人《卢克安》,卢克安最可怕的是他的价值观,有点像一个怪物,他的话都很有道理,你不能不认同,但是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观念,不符合人们在教育之中所笃信的信念。

前两天大学同学陪来我家做客,他从小在班里就是佼佼者,后来进了南开,每天谈的也大多都是鸿鹄之志。他也是一个农村人,而他之前的确是一个农村的局内人,而来到我的家乡之后,一个他并不生活在内的农村,他可以真正的做一个局外人,旁观生活,然后认真思考,那天他不禁问了我一个问题,很多农人一辈子留在土地上,一辈子小喜小乐,小怨小愁,他们,她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很确定的告诉他,他们的人生都是同样有意义的,因为意义无法比较,各有所得的同时,也不得不各有所失,欢笑和忧愁都是意义,这些生活,都是珍贵无比的——文化。

文章差不多到这里了,我想通过自己所思考和了解的“世界观”,以及对于认知的认知,来表述自己对于文学的观点,来表述自己对于生活的认识,任何生活,都是值得喜爱的。加油^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到余华《活着》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人生的焦灼期。人一过三十,不知怎的,心突然慌起来,空落落的,信念像失去重心般...
    8ab1b259aed0阅读 2,316评论 0 1
  • 之前上班时,经常和一些企业创始人聊天,问他们业务怎么样,他们都是谦虚的说,“勉强活着。”我总是回复,“活着就会有机...
    景景相依阅读 368评论 0 0
  • 爷爷年纪大了,身上又积累了经年的病,常常看到他,显得有些没落。他的耳朵从小就听不大清楚,老了就更甚从前了,需要借着...
    微尘1阅读 579评论 11 7
  • 我的微信里面有个古琴老师。古琴知道吧,就那种闭眼能想到一位道骨仙人穿着个袍子坐在那轻抚琴弦,悠扬飘远,雅致不已。我...
    造作不矫情阅读 530评论 4 3
  • OK
    相悦贝贝阅读 14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