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什么是小人?现在认为小人是溜须拍马,攀权附贵、两面三刀,阳奉阴违、挑拨离间,打击异己、花言巧语,能言善辩、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等等,尽是贬义词。
《论语》中的“小人”则没那么多贬义。更多指的是德性不高,一心追求利益的人,而这样的人,也就是普通人。如孔子说他的弟子樊迟时,也说樊迟是小人(小人哉,樊须也),说的是樊迟目光只放在种庄稼(稼)、种菜(圃)上,没有远大的目光。又如说女子和小人难以相处(难养也),和她们离得近的时候就不会尊敬人(近则不逊),离她们远的时候则心生埋怨之情(远则怨)。此处的“小人”,理解为小孩也可以,或许理解成普通人也行,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孔子也感叹晏平仲很善于和人交往,交往越深,别人对他越尊敬((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从这几个例子来看,“小人”一词并非现在的贬义,就是我们普通人。
君子和小人在《论语》中常常相对而出,之后还有不少,不一一列出。本文说说“周”和“比”。
周,就如同一个圆,君子在其中,并不偏袒任何一方。
比,就如同两人相站,有高有低,可引申为比个高低。
君子行事,不谋自己的私利,公正地处理事务,不会因为亲疏而偏袒,不会以自己的好恶之心去处理事务,大公无私,因而别人都会信服。
小人行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得多少,利益少了就不去做,利益多时就抢着做,做了事情得利少就有怨恨,做了事情得利多了就当作自己应得的。这是小人,想想我自己,看看自己周围,其实就是我们普通人,也就是《论语》中的小人。
要做个君子,不是外在的“彬彬有礼”的君子风范,而是要从自己内心的一念之间就是个君子,做事之前,看看是否存在有私意,是否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事,如果有就去掉它,按照“合理”的念头去做,按照公正公平去做,在每天每时都这样要求自己,慢慢就会修养有德性,就会自内而外都是君子了。
(向雄读《论语》之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