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刻,她的脑子是空白的。
在最近一次又和他又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了争执陷入冷战后,脑海里反反复复是那张如冰霜一样的表情,还有那句斩钉截铁的“不想看这表情你别看!”的声音在回荡。……时隔十一年,她似乎第一次认真的在心底审视了这段婚姻。
(一)故事开始以前,最初的那些春天
那年她23,他25。一身T恤加牛仔的她刚从学校毕业又踏入学校。带着一些乳臭未干的无知和两眼一抹黑的恐慌,每日勤勤恳恳地备课,次日再战战兢兢地走上讲台,把前夜教案书上的程序机械地如数照搬。面对一群身高快和她差不多的十五六岁的少年,她害怕触及他们的眼神,那里面的质疑会打乱她的节奏……一节课结束时她心底会觉得如释重负。
他是她的同事,两张办公桌将他们隔开。他常穿一身大一码的灰色西装,清白的四方脸颊上架一副黑框眼镜,薄薄的嘴唇上居然留一须八字胡。内向,寡言,少笑,像个高冷的大叔拒人于千里之外。难免有交集,比如说请教如何备课,如何布置作业,此外无他。但某日无意翻看到他的教案时,她被隽永清秀的字体吸引。写字好看的人内心也该有个丰盈美好的世界吧?但也止于好奇。日子很快被繁碌的工作和接踵而至不可预知的的麻烦塞满。
工作第一年如同实习。她习惯了朝六晚十,习惯了学校食堂固定的伙食,连最初不爱吃的面条也不再拒绝。依山而建的学校临河,每晚路过操场时,她喜欢听哗哗流动的河水声,如果天空再有几颗星,她似乎还会为自己拥有一种静谧的诗意而快乐。第二年开学,她开始带班。再次被分在一个办公室的时候,她和他似乎也还只是混了个脸熟而已。无过多的交流、无深入的了解,她甚至忘记了两个人是如何开始。
也许是因为一张自己的青涩照片被他拾起,调侃中感受到了他的幽默,慢慢打开的话匣子里才知道大叔和自己年龄相仿,只是早早参加工作的他看起来老成。
好似打开了一扇门,他们的交流多了几分轻松,知道了他和自己一样爱看书,爱听歌。天生感性的她似乎他乡遇故知,闭塞滞缓的日子中多了些惺惺相惜的亲切。当初那份被搁浅的好奇慢慢被挑起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好感。两颗心不自觉地靠近。
渐渐走在一起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不谈家世背景,不问前尘过往,时间在此刻,在每一个相处的当下,在降临的每一个阴晴雨雪的新的一天。时间只往前,他们手牵着手。眼里心中笃定地互相信任,彼此就是全世界。
如果说在此之前的她如一只独自在海洋飘荡的小舟,那么此刻,她想靠岸。
(二)等待着那将要盛装出场的未来
他们互相见了彼此的家长。也许是父母对彼此的第一印象还不错,或者是父辈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支撑,他们没有遭遇类似小说的任何阻挠的狗血剧情。这是一份值得珍惜的幸运。
像所有陷入爱河中的男女一样,他们白天各自工作每晚煲电话粥,天天黏在一起的他们在话筒两端,从情话到日常,从工作到生活,漫无边际没有目的互诉衷肠直到电话发烫。没有谁天生内向孤僻,只是那根活跃的神经没有棋逢对手罢了。越内向的人,只要有一根蜡烛,就能温暖照亮整个心脏。他刮掉了胡须,露出了原本的清秀。她在他生日时给他买了合身的外套,他买了她爱的平底短靴。他们一起吃饭,即使清汤挂面也不觉食之无味。不说话时,房间里流淌着彼此爱听的音乐,就只都安静的看书,他在笔记本上摘抄下她喜欢的诗。岁月安稳,时光静好。
因为爱情,生活多了色彩和乐趣。
她喜欢校园中间那棵香樟树,春夏时浓绿如茵,亭亭如盖。秋初时,落下米粒的清香,沁人心脾。皑皑白雪的冬天,树叶落满了冰冷的白,偶有小鸟飞过或是吹过一阵风,树叶上的雪“吧嗒”落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房子里的炉火却燃得正旺。
冬去春来,学校外面的河滩上留下他们散步的踪影,桃花红,梨花白,还有大块儿方形的油菜花田开满了金黄,河堤上柳枝抽了嫩芽,偶有燕子低徊,白鹭飞翔。那一湾清水滩,白石浅露,小鱼自由自在的游弋,把浅黄色苔藓当做幕布。
最美人间四月天。
幸福如约而至。婚期定在四月。
一切仪式从简。除了两人满腔热情的拍了价格不菲的婚纱照,只因摄像师的一句“一生只接一次婚”的鼓励,买了心仪的婚戒,圆形指环上镶了心形的小颗钻石,象征着他们简单纯粹的爱情,一颗恒久远。
就这样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敢,他们坚定地迈入了柴米油盐酱醋茶。
每周一次地往返于家和工作地。两人骑一辆摩托车,风雨无阻。虽然路途遥远,道路颠簸,但是坐在他宽阔的身后,她内心感受到的是安定。公路蜿蜒曲折,他们时不时交谈几句打发时间,不说话时,她就戴上耳机,跟着旋律看眼前的风景倏忽而过。晴天时,地上投射出两人的身影。遇上雨天,车轮上挂满泥浆,她缩在他的背后心里却比他更紧张路况。到了学校,继续婚前的生活轨道——上班时各自忙碌,下班后共同做饭。没课时,听课看书。偶有小别扭,却无伤大雅很快就能和好。
她不觉得生活乏味平淡,没觉得贫穷,没想过回城。两个感性的人互相依靠,如同根紧握于地底,叶相触于云里的木棉,心灵踏实满足,精神上轻盈满足。这样云淡风轻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婚后第二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的女儿。
(三)轻描时光语焉不详
女儿诞生在春寒料峭的三月。
记得生产的前一晚,她彻夜无眠,莫名的紧张和恐惧让她焦虑不安。挤在小小的病床上,他陪着她,紧拥着她。希望这无言的陪伴能替她分担,他们一起迎接珍贵的新生。分娩后醒来,她睁眼就看到了他,得知孩子健康无恙后紧绷的心才松散。他一直陪伴着她们。陪她打针,给孩子换尿布。初为人父的他,把爱和体贴传递给女儿,温柔如初。
孩子九天后,他去上班。留她独自承受初为人母的茫然无措。
夜深人静时,女儿会突然吐奶,会突然大肆啼哭,怎么哄都止不住。会随时把刚刚换的尿布尿湿。她刚刚躺下去,就不得不起身,抱着女儿下床拍哄。循环往复。卧室里墙上的壁灯,散发着淡淡的橘黄色灯光,陪伴母女俩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她因此惧怕每一个夜晚的来临。
好在和公婆住一起,偶尔还能有个照应。可是那种如只身徒步莽莽荒原,找不到出路的恐惧和压抑让她失去了方向。她如一株生长在阴暗角落的植物,拼命拽住每一缕阳光,渴望能汲取更多的养分,强大茁壮疲惫沮丧的身心。深度焦虑使她原本就敏感的神经变得更脆弱。即使周末回家的他尽力补偿一周的空缺,但他离开后,刚刚建立的堡垒总是在孩子哭闹的每一个瞬间轰然崩塌。她埋怨无人能助的琐碎,感伤黑白颠倒的无力,日子似乎驶进了黑暗深邃的隧道,她陷入了深深的孤独。
就这样捱过了半年,一咬牙,她带着孩子和他一起上班。也许,她寻找的是一份心灵的依靠,寻找的是一份妥帖的帮助。她要他带自己走出阴霾。再没时间看书,听音乐。他们的生活却因为孩子的喜怒哀乐而阴晴雨雪。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第一颗乳牙到第一次摔倒,他把孩子的变化成长写成一篇篇日记。这个可爱的精灵,褪去了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幻想外衣,脚踏实地地迈进鸡零狗碎的生活,成为了这世间最平凡普通的夫妻。
也因为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她和之前相处和睦的公婆有了越来越多的分歧和矛盾。一向孝顺的他左右为难,给不了她任何安慰。一次矛盾就是一次伤害,可她却要独自愈合伤口。终于他们搬了新家,她在心底欢喜雀跃,她觉得他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巢,她精心布置每一角落,不辞辛苦。她把抑郁抛在脑后,坚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熠熠生辉。
可他们的争吵却也多了起来。他不理解当初那个爱看书的女人现在为何那么爱追剧,做家务的时间被剧情消耗,休息的时间却和朋友去逛街。她责怪他对她少了包容和理解,和他父母有间隙时他没有立场,工作上有烦累他也爱莫能助。他苦恼自己庸碌繁忙的机械工作,如蜗牛负重。她计较他忽略自己的心里感受,感受不到男人的宽宏担当。两人更多的话题是聚焦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却很少触及彼此的想法动态。
心如斑秃的荒漠,少了生机。他们越来越多的触到对方的雷区,自己身上的刺扎到对方的同时也扎向自己。
激烈的争吵不可怕,可怕的是两颗心在冷战中渐行渐远。她在文字独白里向自己倾吐心事。十一年的婚姻相守,从当初的耳鬓厮磨你侬我侬,到如今横亘的越来越宽似乎无法跨越的鸿沟,从当年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激情,到最后只剩俗世凡尘有人伴的卑微现实,他们遗忘了初心,在寡淡红尘里各自为王,不想迁就,拒绝包容。
时光流逝的痕迹刻画在她的眼角褶皱,脸上的斑点密集显眼。他们背负着不同使命,完成了情侣,夫妻,父母的角色替换,在人生系统里不断升级,却不知何时停止了心灵共同成长的脚步。她惊诧曾经憧憬的美丽蓝图竟被替换成鸡毛蒜皮。她害怕他们变得庸俗不堪,不痛不痒的日子会榨干希望,最后让情感枯竭。她忧虑两人当初携手的坚定最后会成为囚禁彼此的牢笼。她在想,当初的我们,还会好吗?
(四)故事重头再讲
惶恐唤醒了沉睡中的当初。
当弹去落在记忆色板上的灰尘,当初相识相知相伴的日子仍然历历在目时,这份情感的余温尚热。婚姻是一堂课,生活和工作的主干线常常会扰乱课堂的秩序,有的人走了神分了心,成绩不合格时便怨天尤人,自甘堕落,两人最终背道而驰。有的人遇到了难题,会选择停下脚步,反思内省,找出症结,合力解锁。离开的也许得到了自由,但留下的应该能握紧幸福。
凉薄多变的世界,一两年的谈情说爱很容易,几十年的体谅却格外难得。打败我们的不一定是面对纷杂世界的欲望诱惑和背叛,而是在灵魂想要诗意栖居,肉身却要养家糊口的平凡日子里的相互内耗和消损。婚姻不是疆场,一较高下的输赢之争最后只会让两人两败俱伤溃不成军。生活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的努力只是徒劳,直面脆弱和伤害,两个人并肩同步才能前进。
…………
心是一个容器,当里面充斥了埋怨和冷漠,我们要及时沟通,交流,疏导,放出腐水,用彼此的信任与宽容,理解和接纳让它细水长流,保持恒温,再苦难的日子也会开出濯濯白莲,多少的荆棘挡道也有勇气迈过。在不可预知接踵而至的琐碎里,他懂你的软肋也当得了你的铠甲,友情以上,恋人未满的关系或许才能成就这样最好的彼此。当你们迈过这生活的沟沟坎坎,携手花甲,无论衰老还是残疾或者疾病,最终都没有丢弃对方和自己,相依相伴时,那个当初一蓑烟雨,竹马平生的你们把故事讲给了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