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就是一个战场,一个主流价值观战胜非主流价值观的战场。
只不过,在互联网普及以前,主流指的是积极向上、不以貌取人;而现在,主流指的是娱乐至上、颜值至上。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因为过去主要是积极向上的那批人才有能力发声;而如今,娱乐至上的那批人也开始有能力发声了。
当代年轻人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被谁摧毁的?是被娱乐至上、颜值至上的那批人以及利用人群的这种思想发财的资本家所摧毁的。
无论是抖音,还是快手,甚至于头条,人如果沉溺于此,就会掉入一个陷阱:“信息茧房”。
这些平台内容分发的核心是“信息推荐”机制。而信息推荐的主要依据又是你以往的阅读/观看记录,包括点赞、停留时间等。
于是,当某些内容(观点)你看的越多,系统就给你推荐的越多,继续的阅读,继续的推荐,周而复始,彼此强化。
这样,随着时间推移,你阅读的越多,却知道的越少,因为你读到的都是你以为的。
从而,你读的越多,思维却变得越狭隘,越片面。于是,在不知不觉间,你已掉入了一个由别人精心编织的,冠以人工智能,冠以高科技的信息茧房中。
其实,自始至终,它们推荐的目的,只在乎你的爽,而不关注你是否应该变得更宽阔,更深邃。
然后,当有清醒的人站出来指责这种机制的时候,竟还会有人站出来辩解说:
“不是平台把你成这样的人,因为你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平台推荐给你的东西,本来就是你爱看的东西”。
人喜欢看的东西,真的就等同于他应该看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