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电影《我不是药神》,应该说电影还是挺让人笑中带泪、热泪盈眶的。电影剧情本身挺简单的,外国公司开发出来的原型药,专利保护的原因,在中国的价格4万,远高于印度的仿制品价格500块。因为药效相似,患者们便通过各种办法,希望得到走私的印度药的救治。而走私并贩卖印度药的男主程勇,从一个中年危机的“凡人”一跃成为病友们的“救世主”,但最终还是得到了获刑五年的结局。
看过电影的朋友们,在朋友圈和网上表达着自己的意见,大量的评论、讨论,批驳和批判在网络世界飘荡。看着这些评论,突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角度——观众们对电影中描述的事件的道德理论认知。
先给大家看几个评论:
1、故事真的很可悲,但是专利保护还是很重要的!
2、老有人拿专利保护说事儿,装什么清高?你不是病人。一个健全的人是没有资格批评一个垂死的病人的求生本能的。
3、没有人应该因为穷,就被剥夺生命的权利。
4、没有人要剥夺你生存的权利,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没有人应该在意你的生命。如果都像印度人一样鼓励仿制药,那谁还化大力气、冒大风险去研发药品?你们只看到了吃仿制药的病人,却忘记了以前没有原型药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等死。
5、楼上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是你生病,或者是你家人生病,看你买不买仿制药!
6、4万多的药,成本不过500,凭什么资本家挣那么多钱?
7、药品买4万多,可以救助更多的人。这个道理太复杂,以楼上的智商是想不明白的。
如此种种评论,其实比电影还精彩。简单的说,电影展现的只是一个真实的道德伦理问题:为了救人而走私仿制药,到底有没有罪?
每一个道德伦理问题都只有三种可能的回答──肯定、否定和犹豫不决。但这三个答案背后的判断理由以及说明理由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才真的体现一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这一现象早在60年前,就由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进行过深刻的研究并发展出完整的道德发展水平理论。
科尔伯格的理论来源于一系列道德两难推理故事,其中最典型的是"海因斯偷药"的故事,和《我不是药神》的故事如出一辙:
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只有药剂师发明的特效药才能治好她。病人的丈夫海因斯找到药剂师,却被索价2000元,这个药价足足高出了药成本的十倍。海因斯只能到处借钱,可最后只凑够1000元。海因斯不得不恳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以便能救活妻子。但药剂师一口回绝他,说:"不成!我研制此药付出大量的成本和风险,就是为了赚钱。"海因斯因此走投无路,于是他在夜黑风高的晚上,撬开药剂师的店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这个时候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应该?为什么不应该?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
科尔伯格带着这些问题,采用纵向法,对72名10~26岁男孩的道德判断进行长达10年的跟踪测量,在1969年提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具体见下表。
这六个阶段说明了一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科尔伯格在对道德发展进行研究时,发现只有非常少的人能够达到最后的普遍道德伦理原则的阶段,从而站到整个人类普遍性伦理原则的水平上看问题。
所幸现实情况中的中国法官达到了这个水平,《我不是药神》的真实电影原型——陆勇案,就是因为为白血病友代购印度药格列卫,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被捕,但最终在社会声援之下,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最终认定是病友们自发组织的购买行为而非销售行为;同时陆勇为了买药伪造信用卡的犯罪情节轻微,最终决定对陆勇不予起诉,在公诉阶段无罪释放。
法官作为社会公序良俗的客观评价者,是从绝对理性的角度来判案的,正如我们观察表中推理的出发点,会发现六个道德判断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理性推理原则。而我们作为一个个有情感的个体,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其实,我们每个个体在真正做道德判断的时候,经常还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关爱原则(共情原则)。
简单的说,通常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关心的人处于痛苦之中时,我们自己也会感受到一种切身的痛,进而想付出努力去帮助他们,这种感受就是共情。
共情促进我们帮助他人,而且与我们越亲近的人,共情程度越高,我们愿为之付出的代价就越高。就比如上述评论中的:“楼上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是你生病,或者是你家人生病,看你买不买仿制药!”
这样再看那些电影评论,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根本不会想起这么多的道德原则,而只是根据自己当时的情绪或者情感来做出判断。
但这种情绪或者情感(比如共情),很多时候会影响人们在决策时忽略公正的原则,也会让人们更少地关注公共利益。举个有趣的例子,中国古代有一个法律原则——亲亲相隐。根据亲亲相隐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这条原则好像在我们经历过的学校和社会行为准则中是有问题的。比如我们近几十年崇尚过的“大义灭亲”,就与“亲亲相隐”原则截然不同,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引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研究。
回到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那些评论,我们还真的很难说那些是真的绝对正确或错误,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社会角色中做出选择。但无论如何,相比较那些理性到冷冰冰的理性决策,我们更希望能从带着温度的角度看待所有人做出的选择,而这种温度,可能也就是《我不是药神》电影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