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童年对我们的一生有决定性影响,那么要改变,就要先觉察自己。
作者提到:我们的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儿童、父母、成人状态。这个三位一体也代表了人格的结构。
这三种人格结构,究竟哪一种占主导地位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更好呢?
看看下面的摘录和思考,你就知道了!
我们先回顾一下第一篇(第一部分)讲到的“儿童状态”。
儿童的基本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
儿童自我状态,就是我们从出生,就具有一些基本的情感。后来在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下,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我们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
正因为这样,长大后,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但是成人后,我们还以童年时期的状态生存,会对我们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接下来了解一下“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
第二部分——“父母自我状态”
(1--6见第一篇)
7.“我之前从没意识到父母其实拥有巨大的权力,可以对子女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可以爱孩子也可以抛弃孩子,可以宠爱他们也可以虐待他们。你能拥有怎样的父母,就像买彩票一样,得看走不走运。”
思考:虽然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决定性影响,所以作为父母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还是很重要的。
这让我想起,家庭教育促进法加快推进很有必要。
8.一股愤怒正在累积,强烈却无力。无力是因为他不确定他在对谁愤怒,或者对什么事情愤怒。
于是就造成了这个结果:他开始为自己的愤怒感到内疚!
思考:无处释放的情绪,最终都埋在心里,化为自责、内疚,这是抑郁的重要原因吧。
9.蛤蟆沉思了一会儿说:“除了顺从我父母的意愿之外,我还总是想要取悦他们。
也许这就是我变得爱炫耀的原因。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从没有满意过或被打动过,所以我就放任自己用浮夸和愚蠢的行为来博得他们的关注。
思考:就如犯罪心理学李玫瑾教授所说,那些犯罪行为,都能从童年找到原因。
同样,成人的行为模式,基本都能从童年找到原因吧。要改变行为模式,还得找到从根源入手,找到影响自己的原因。
10.几乎在我做任何事前,我都会为了安抚父亲而先道歉。”
知道吗?我开始意识到这个列表描述的不仅是我的过去,也是我的现在。
我想,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你只要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其实非常明显。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有诗人曾说‘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思考:“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意思是说,成年人沿袭了孩提时期的行为方式。可见,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有多大!
11.‘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
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思考: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身上有父母的影子,性格受到父母的影响,但我们绝不是父母的翻版,是独立的人,是可以有意识地改变那些不好的影响的。
看到这里,亲爱的读者,你试着想一想自己受到父母哪些影响呢?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需要改善的呢?
12.苍鹭问:“蛤蟆,你会用什么词来描述处在‘挑剔型父母状态’的人?”
“我想我们说到过。”蛤蟆拿起蜡笔写下了“爱批评人”“愤怒”,还有“严厉”这几个词。“
思考:我以前意识到自己性格中有一部分这种严厉的特点,来自于我的父亲。要多试着温和、宽容。
要摆脱父母性格中一些不好的影响,首先是要觉察了解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不知道也可以问问身边的朋友或同事),再有意识地去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
13.“你觉得獾昨天的行为像不像一个法官?”
“噢,绝对像。他就是那副样子,搞得我觉得自己像个囚犯。这都是我的经验之谈,你懂的。被人定罪已经很糟糕了,可更糟糕的是连自己都觉得有罪!”
“所以你在审判谁,蛤蟆?”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啊,”蛤蟆恼怒地说,“我不审判谁。我就不是那种人。”
“天哪,你是说我们会惩罚自己?”
“会严厉地惩罚,包括折磨自己,在极端案例里,甚至会施以极刑。但问题是,即便对自己轻判,这种谴责和惩罚也可能伴随一生,变成无期徒刑。”
思考:看到这里,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确实如此,我们不是审判别人,就是在审判自己。这种自责惩罚伴随我们一生。
比如,某些时候拒绝了帮助别人,自己心里会有些内疚。但其实根本没必要自责。
亲爱的读者,你是不是有过类似的审判自己的感受呢? 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吧,不必自责和内疚,我没有错,不怪我,你是对的……
第三部分——“成人自我状态”
14.“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我们称它为‘成人状态’。
加上它,就形成了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这个三位一体也代表了人格的结构。
思考:儿童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这三种构成了我们的人格。而成人的状态才是最好的状态,用理智面对问题,用新的思想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15.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因为在儿童状态和挑剔父母状态,都是旧的思想观念来处事。
只有当我处在‘成人自我状态’,才能更好地了解自我。
思考:这点很重要。处于成人自我状态,用理智面对问题,学会对自己负责。 不让自己沉溺于过去的痛苦,不自责内疚。积极地发现你承袭的父母性格中不好的方面,积极采取行动,去改变现状,让自己快乐,让自己变得更好。
16.比方说,把生活比作舞台并不新鲜,可或许他有专属自己的“人生剧本”,一有机会就出演,这个想法让他耳目一新。蛤蟆甚至不安地想到,也许正是他在无意识中一手策划了各种情境,好让自己的剧本时不时上演。甚至,这是否意味着在他的潜意识(这个词不再让他尴尬)里,关于他人生的“故事情节”早已布局好,一股未知的力量正将他推向某个特定的结局?
思考:这就是童年经历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在童年时期影响下,形成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方式,继而把我们推向某个特定的结局。 因此,要觉察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努力去改变。
小结:
每个人的三位一体的人格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书中蛤蟆是儿童自我状态——道歉自责、獾是挑剔型父母状态——挑剔责备)
但我想,每个人受到童年的影响都有好有坏,这里我们强调的是要觉察自己受到了哪些不好的影响(比如暴躁、逃避、习惯性自责等),努力去改善。
逐渐形成“成人自我状态”,理智处理问题,而非情绪化、本能反应。
希望我们都能更加了解自己,努力成为更好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