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外光鲜亮丽、纵横职场,实则时常深夜崩溃、内心敏感脆弱。
有的人自感怀才不遇、牢骚满腹,但是对于能把控的生活依旧得过且过、自暴自弃。
有的人不敢停下匆忙的脚步,因为一旦忙碌消散,生活也就丧失意义。
100年前也有人和我同样焦虑?他是谁?
我们从头说起。
疾行的脚步太匆匆,但人生不是马拉松,父母那一辈人很伟大,他们的肩膀原本同样稚嫩,可山一般的担子逼迫他们坚强。
与他们相比,我们是“后浪”,我们是“平视世界的一代”,我们有了无数机会和选择,我们不但不会被命运扼住喉咙,还总是试图去扼住命运的喉咙。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停下脚步思考生活的意义,但我们总是会听到队伍中的催促声,“快点走,你想输在起跑线上么?”
“这个专业多好啊,就报这个!”
“快30了还不结婚,有没有点正事啊?”
发呆的你不敢多想,一个箭步追上去。
跟着队伍拥踵前行,大概率不会走错路,但当你深陷泥泞,永远不会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或许,我们需要人生路标去阻止野蛮生长,我们需要人生导师去指导走出迷茫,我们需要一点成长力。
01 人生成长力是什么?
每个人面对自己的一辈子都是初学者,我们从蹒跚学步到咿呀学语,从青涩初恋到婚姻殿堂,从初为人父母,到儿孙绕膝,这是一张单行的船票,我们跌跌撞撞的度过依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成长的每个阶段我们既在相遇,也在别离。
可是我们并不是孤独的啊,我们经历的年龄迷茫、人生焦虑,那些想得而不可得的痛苦,那些自我怀疑和满腹牢骚,借助书籍穿越历史的迷雾,你会发现,在历史的某个锚点上居然也站着同样一个迷茫的少年?
2020年因为忙于工作,计划的书单没有看完,于是2021年我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每天要系统读书和写作,定个小目标250字吧,最开始的一周每天都信心满满,超额完成,但慢慢的断更开始出现,我效仿曾国藩郑重其事的在日记中痛骂自己一顿,好景不长,5天后工作生活中的一点波折彻底击碎了习惯,我放弃了。
我很懊恼,很自责,感觉自己怎么这么点小事都坚持不了,陷入了自我否定,干什么都提不起劲。
还好没过几天积极主动的成长力治愈了我,谁都会失败,如果成功那么容易,成功的道路上一定会很拥挤。
看看胡适打牌的日记吧

原来原北大校长胡适有过与我相同的纠结,谁都会怠惰,也都会走弯路,不怕失败,就怕放弃。
胡适在9月6日与好友相约,痛下决心戒掉打牌后,之后的日记中不复出现“打牌之事”,他成功了!
胡适坚持了下来,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他用的习惯养成法就是当众打卡,好友监督……
有人鼓励年轻人要吃苦,但真正有意义的不是苦本身,而是总结下来的经验,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成长力,没有意义的苦怎么就不要吃了吧?
这些前人的经验,锥心的教训,迷茫的踟蹰,别人也早已系统总结,有了这些永远年轻的积极动力,人生游戏的秘笈攻略,老来回首的处事智慧,我们探寻成长的步履更坚定,目标更清晰,巅峰不狂妄,低谷不迷茫,迟暮不遗憾,多好!
有了这些路标,一边体味人生遵从内心的选择,一边参考模仿选择自己的路,用别人的成长力助推自己成长,岂不乐哉?
(未完)